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嚼檳榔是我國口腔癌發生的主要致病肇因,國健署指出,嚼檳榔不只致癌,還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檳榔成分中的檳榔素、多酚類在嚼食過程會引起局部微環境的炎症反應,除了會致使細胞產生病變外,也會抑制免疫細胞活性,降低免疫作用。
依據衛福部107年死因統計、以及國健署105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率第4位,每年約有3000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嚼檳榔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要原因,研究顯示,嚼檳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
國健署表示,檳榔子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檳榔中的粗纖維、檳榔鹼、檳榔素、多酚化合物等成分,會經由嚼食在口腔中引起硝化反應,產生亞硝胺造成細胞損傷,導致口腔、食道等部位逐漸產生病變,如果癌前病變不予以治療,就會導致癌症發生。
國健署也提到,一般人以為嚼檳榔會致癌,但其實在罹患癌症之前可能已先面臨牙齒磨損、牙周病變,而檳榔的粗硬纖維也會磨損黏膜,導致口腔潰瘍,加上檳榔中的多酚類成分刺激膠原蛋白在口腔黏膜下堆積,導致口腔黏膜僵硬(纖維化)。
檳榔成分中的檳榔素、多酚類在嚼食過程,會產生亞硝胺、活性氧引起局部微環境的炎症反應,致使細胞或組織損傷產生病變、形成癌症,也會抑制免疫細胞活性,降低免疫作用。
為幫助嚼檳民眾遠離口腔癌、提升免疫力,國健署指出,若想嚼檳榔時,可藉由口香糖、喉糖或蒟蒻干等當作咀嚼替代品,逐步達成戒檳榔目的;嚼檳者家人也可以準備嚼檳者喜歡的替代品,在包裝上寫上有趣的字句,可激勵、強化嚼檳者戒檳意志力,更可增加家人間互動情感。
此外,平常可盡量避開檳榔攤路線、遠離嚼檳情境、到戶外散步運動,戒檳同時培養運動習慣,可以緩解壓力,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