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實例之二

 ■吳重達
 這位登山客在海拔1800公尺左右的馬來西亞神山國家公園度過愉悅的一晚。隔天,心情開懷地與同伴邊走邊欣賞美景,照了不少滿意的照片。沒落人後地到達海拔3250公尺左右的登山小屋。
 享受尚稱豐盛的高山晚餐,吞顆安眠藥,七點左右上床睡覺。醫師後來理解,由於出發攻頂高山,享受日出美景,凌晨兩、三點出發對登山者是家常便飯。因此,攻頂前晚吃安眠藥克服平地生理時鐘,至少睡個五、六小時,是很多登山者的習慣。
 以下是他告訴醫師的。他事後想起,在登山小屋與攻頂整個過程中他完全沒上過廁所小便過。 一直到下到海拔1800公尺的神山國家公園才有尿意。醫師事後檢討,這表示,超過3000公尺他的高山症開始出現了。細胞開始水腫,腎臟沒水可排。威而鋼也許有某些作用,至少他沒有不舒服,也睡得著。
 翌日,出發前同伴覺得他精神似乎有點恍惚,動作變得有些遲緩。開始攻頂,他已不是“健腳“,覺得很喘,走得很慢,還不時停在路邊嘔吐。幸好他有生死相隨的同伴一路照顧、鼓勵;雖然同伴曾勸他回頭,下次再來報仇,他都拒絕。 憑著意志力與平日培養出來的體力,他成功登頂,留下臉色不好看的登頂照。
 開始下山,不再嘔吐;愈往下,神智也漸漸清晰起來。當見到他回到登山小屋,關心的朋友才放鬆下來。可是他完全沒食慾,雖然胃是空空如也。一直到下到平地,當晚才多少吃得下東西。
 醫師認為,他夠幸運,老天有照顧他,藥物也幫了忙。他先是腎功能受影響,隨著高度增加,肺與腦部功能降低也出現了。若沒有藥物,他若不是撐不住,幸運地早早回頭;就是發生嚴重狀況或是命喪國外。不過,光是一個藥物似乎不足以完全預防高山症的發生,得再思考更進一步的對策。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