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性細胞淋巴瘤 復發率高

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威翰表示,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抑制惡性B細胞生長及生存,使腫瘤縮小甚至消失,且副作用小。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86歲的吳阿嬤熱愛運動,每天以游泳來保養身體,7年前發現腋下腫大,原先不以為意;但腫瘤開始逐漸變大,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罕見惡性淋巴癌「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經過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1年半後再度復發。經過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評估,使用健保給付的新型標靶藥物後,腫瘤不再復發,吳阿嬤不僅回歸了正常生活,也能繼續她最愛的運動。
 王佐輔表示,吳阿嬤罹患的高惡性度被套性細胞淋巴瘤,好發在50~70歲長者,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多3倍,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7成病患在確診時已經較為後期,並出現淋巴結腫,常見侵犯部位為血液、骨髓、胃腸道、脾臟等,是一種長期、復發率高的淋巴癌。
 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威翰指出,治療部分以化療做為第一線治療,但副作用包含惡心嘔吐、掉髮、疲倦等,使中高齡癌友容易心生恐懼甚至無法承受,容易消極不治療。自費標靶藥物不只心理負擔大,經濟負擔也是龐大的壓力。
 2017年11月健保署將治療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作為2線治療,黃威翰表示,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抑制惡性B細胞生長及生存,使腫瘤縮小甚至消失,只1成的病人使用後有輕微腹瀉及心律不整,須注意藥物交互作用並嚴密監控心律不整。
 黃威翰提醒,被套性細胞淋巴瘤健保給付使用對象,需經過至少一種化療或標靶治療無效而再度復發的病友,經過事前審查,最多可給付13個月,讓病人可以節省50多萬元的醫療費用。新型標靶藥物也適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並在去年9月納入健保給付。
 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包含食慾差、體重減輕、體力差,或是夜間莫名盜汗等等,容易誤以為是老化的現象。黃威翰呼籲民眾,可以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找出病因,若是淋巴結腫大,需盡速就醫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