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膠手套過敏 雙手腫又癢

亞大醫院副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提醒患者應避免手戴橡皮圈。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28歲小婷為醫院行政人員,為配合政府防疫,在醫院大門篩檢站協助插健保卡查詢旅遊史,因全程需配戴乳膠手套,不時眼睛癢、流淚和打噴嚏,手部也出現紅腫發癢情形,讓她苦不堪言,就醫後透過藥物治療,以及內層穿戴吸汗材質手套後,總算緩解乳膠過敏之苦。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表示,乳膠手套的摩擦力很大,為方便穿戴通常會加入玉米澱粉增加潤滑度,但玉米澱粉會吸附乳膠蛋白質,因此當穿戴醫用含粉手套時,會提高過敏機率。
 蔡肇基指出,乳膠過敏可分為「立即型過敏反應」、「延遲型過敏反應」及「遲緩型過敏反應」,3種反應與手套的乳膠濃度有關,「立即性過敏反應」通常在接觸乳膠製品後幾分鐘內發生,症狀包括局部接觸部位紅腫發癢、眼皮水腫、鼻塞、心悸、呼吸困難及休克等。
 「延遲型過敏反應」通常於接觸後兩至六小時發生,且可能反覆發作,相較於另外兩型,診斷及治療上較為棘手,因有些人初次接觸乳膠立即產生反應,治療後症狀立即解除,但返家後可能於六個小時內再度發作,必須再度送醫治療,若延誤治療時機,容易遭家屬質疑是否初次的診斷及處置不當。
 「遲緩型過敏反應」通常在接觸乳膠製品後48小時產生症狀,接觸部位產生皮下結節、紅疹、發癢、局部性硬塊等,長期接觸會使皮膚變粗且角質化,又以手套接觸造成的皮膚濕疹最為常見。
 蔡肇基表示,乳膠蛋白屬於植物性蛋白,因此對乳膠過敏的人,有四成比例當吃下奇異果、香蕉、酪梨、水蜜桃、鳳梨、香瓜、核果、栗子等水果後,也會特別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反之,原本對這些水果過敏的人,長期接觸乳膠後,也會更容易對乳膠產生過敏反應,不可不慎。
 針對立即型過敏反應的患者,蔡肇基表示,可透過抽血檢測過敏球蛋白,確認過敏嚴重程度,而遲緩型過敏反應的患者,可用皮膚貼布試驗,再搭配詳細的臨床病史,有局部皮膚濕疹之病人,除了應該避免接觸之外,還要用免疫劑來治療。
蔡肇基也提醒對乳膠過敏的民眾,若需長期配戴手套,可先戴上吸汗材質手套,再戴沒有粉劑、沒有乳膠的手套,以防止手部不適的現象,脫掉手套後要用溫和的肥皂洗手,並將手部完全擦乾。

即時

庄頭劇場再臨宜蘭 朱宗慶擊樂劇場《木蘭》震撼全場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文化部文化平權...

朱:賴不該提名考試院正副院長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提出...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