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醫材差額給付改革 首納3類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偉傑(圖)7日表示,一名52歲女子為武漢肺炎重症患者,經過「血液淨化技術」治療已經痊癒,這項治療方式已獲得國際期刊正式接受。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7日宣布,特定醫材將改依臨床實證等級訂定健保差額給付比例,首批適用新法的3類醫材中,包括包括人工頸椎椎間盤、特殊功能及材質脊椎間體護架,以及經導管置換瓣膜套組,預估1年有9100人次受惠。
 健保署表示,為增進民眾使用新式醫材的可近性,依照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改依臨床實證等級來訂定合理的健保給付比例,並降低同功能特材在各院所間的收費差異。
 首批適用新法的醫材包括人工頸椎椎間盤、特殊功能及材質脊椎間體護架,以及經導管置換瓣膜套組等3類醫材,計61品項,已於今年3月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
 目前健保署已報請全民健康保險會討論,待衛福部公告實施後,便能真正嘉惠民眾,估計一年約9100人次受惠。健保署也說,在新制上路後,依臨床實證等級訂定合理的健保差額給付比例,可減輕民眾疾病治療的負擔,可讓民眾使用到新式醫材。
 像是治療退化性椎間盤等疾病的人工頸椎椎間盤,共擬會議核定費用約新台幣23.3萬元,依藥物支付標準及自付差額特材作業規範的規定,健保給付核定費用的20%,民眾自付80%,自付差額上限約18.7萬元。未來院所向民眾收費不得超過此金額,估計每年約2500人次受惠。
 另外,同樣治療退化性椎間盤等疾病的特殊功能及材質脊椎間體護架,共擬會議核定費用約5.1萬元至17.6萬元,健保給付其核定費用的20%,民眾自付80%,自付差額上限因不同功能類別而異,約4萬元至14.1萬元,估計每年約6200人次受惠。
 至於用來治療嚴重心臟主動脈狹窄的經導管置換瓣膜套組,共擬會議核定費用約109.7萬元,健保給付其核定費用30%,民眾自付70%,自付差額上限約77萬元,估計每年約400人次受惠,由健保財務負擔約1.3億元。

即時

泰山森林書屋暑期限定! 原民傳說密室逃脫「sili...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2024年夏天...

土城警查獲棋牌社藏職業賭場 賭客多到出動警備車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