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劇場工作者也受到波及,詹瑞興和黃愛惠夫妻,為了生計只好賣菜去,起初不適應,後來很多客人加油和鼓勵,他們相信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將開另一扇窗,姑且把賣菜將當做人生一段美麗插曲,疫情過去後就能重回劇場工作。
「來喔!來喔,今天的蔬菜很新鮮、物美價廉不買可惜!」詹瑞興和黃愛惠用心的招呼客人買菜,他們在新營中正路接近黃昏市場的大公街路口,擺起一個小菜攤,原先只賣玉米、後來應客人要求菜色供應越來越多,也和客人互動親切、價錢公道,逐漸建立忠實客群。
有眼尖的客人發現這個小菜攤很特別,菜攤上還有劇場海報,和菜攤老闆夫妻聊開後,才發現他們原本是劇場工作者,受疫情影響,劇場沒客人,兩人為了生計,才來賣菜。
黃愛惠說,娘家在嘉義六腳,弟弟種玉米等蔬果,還有不少親友也種菜,遇到劇場暫時沒生意,思考再三,決定向親友們拿菜來賣;過去劇場生意還不錯時,她曾帶著外國藝人來黃昏市場一帶買菜,發現生意還算熱絡,因此決定在疫情非常時期,前往賣菜維持生計。
「一開始真的很不能適應」,詹瑞興笑說,劇場過去經營雖有大、小月,生意還可以,如今賣菜營生,收入大不如前;不過,即使劇場沒生意,場地租金有減免還是得付、外國藝人認為台灣防疫措施做得好目前仍住在這裡,相關費用都得支付,夫妻倆現階段只能認真賣菜賺錢,太太每天早上還趕到朴子賣菜,一早一晚賣菜,真的辛苦。
詹瑞興和黃愛惠說,賣菜過程有時會和客人聊天,客人發現他們的情況,紛紛為他們打氣,還有附近小吃店老闆熱情出借攤車,他們才將原先擺地上賣的蔬菜,「升級」到攤車上,賣菜遇到不少「貴人」,也算難得的人生經驗,期待疫情趕快過去,回歸劇場舞台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