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際兩岸關係,蔡總統勢難取得平衡

蔡總統的就職演說還是透露拉攏美國,而與中國大陸對立的態勢。(取自總統府網站)
 蔡總統昨天宣誓就職,正式進入她的第二個任期。她在昨天的就職演說中,針對四大主軸進行闡述;然而,眾所矚目的國際暨兩岸關係部分,不但並無令人驚喜之新意,而且言辭之間還是透露拉攏美國,而與中國大陸對立的態勢。倘若蔡總統維持此一基調,則未來四年的國際暨兩岸關係,勢必難以取得平衡。
 蔡總統昨天的就職演說,臚列「作為共同體的台灣」、「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國家建設工程」、「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四個大項,國際暨兩岸關係部分置於「國家建設工程」當中。「國家建設工程」大項又分為「產業與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三個小項;而「國家安全」中,再分為「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三個細項。以內容長度配比而言,國際暨兩岸關係部分並不算突出。
 除了「國家建設工程」之外,蔡總統在「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中,也提到台灣防疫成績「讓國際社會驚豔」,並強調疫情「改變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周邊情勢的想像」,對台灣而言「這些改變是挑戰,但也是機會」。在疫情仍然猖獗之際,蔡總統高舉「台灣可以幫助」大旗,在國際社會廣捐口罩等醫療物資,蔡總統趁勢宣揚政績、凸顯蔡政府讓台灣提高國際能見度,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蔡總統針對國際暨兩岸關係的談話,卻讓人擔心未來四年當中,台灣在對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當中恐將繼續失衡。
 首先,若依傳統的「用詞分析」,蔡總統在全文五千八百多字的演說中,「台灣」使用了將近五十次,「中華民國」寥寥五次,似乎有意淡化「中華民國」的色彩。尤其是,蔡總統提到「七十年來,台灣可以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恐被解讀為有意將「台灣」與「中華民國」切割開來,其後座力頗待觀察。
 更令人擔憂的是,馬前總統就職演說英譯文將對岸譯為「mainland China」,但蔡總統此次提到「對岸」,卻譯為「China」,此一轉變恐讓中共當局解讀為蔡總統有意將「China」與「Taiwan」對立,甚至解讀為蔡總統已採取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所提出的「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倘若如此,則雖然蔡總統口說「不挑釁」,但中共仍恐將視為「挑釁」。
 至於蔡總統此次就職演說中,再次提到四年前就職演說中的「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但四年來早已證明這是空話一場,蔡總統此次重談此調,對兩岸關係並無助益。
 在蔡總統此次就職的前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祝賀蔡「總統」,我外交部除表感謝之外,並稱之為「美國國務卿首次發表聲明祝賀台灣的總統就職,意義重大」;蔡總統且在昨天就職演說中,強調未來台灣將「和美、日、歐等共享價值的國家,深化夥伴關係」,「和區域相關國家攜手,共同為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實際貢獻」。凡此,皆凸顯蔡政府仍將走「親美友日」路線。另外,二00八、二0一二年馬前總統當選時,美國總統小布希、歐巴馬皆曾親自致電馬前總統祝賀,何以外交部刻意強調層級較低的美國國務卿為「首度」?雖令人不解,但亦可看出蔡政府刻意凸顯台美關係良好。
 總體而言,蔡總統此次就職演說,拉攏美國的意味依舊濃厚,對大陸釋出的訊息又恐刺激對岸,恐已註定未來國際暨兩岸關係的失衡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