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竹屋過溪 新光社區文化傳承

參與民眾將竹屋茅草屋頂扛過鹽水溪。(記者林偉民攝)
 記者林偉民/關廟報導
 環保局卅日結合關廟區新光社區發展協會,在流經社區的鹽水溪畔舉辦世界環境日活動「放伴扛竹茨.走過鹽水溪」,重現當地百年前逐河而居、洪災避難的文化歷史場景,體驗當年互助合作的農業社會人情味,並宣導淨溪、保護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新光社區理事長吳宗寶表示,早期居民都就地取材,取在地的竹子搭建簡易竹屋,又為了生活上取水方便,多逐河而居,但遇颱風天,河水常氾濫成災,居民須緊急將屋子搬遷到高地避難,因此所搭建的竹子厝都具備快速拆遷、組合的機能,大家合力搬遷竹屋,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觀。
 為重現「扛竹茨、潦過溪」的畫面,新光社區三月起透過打工換宿計畫,號召廿八名年輕學生與社會人士,依古早建竹屋方式,花九天時間搭建兩間縮小三分之一的傳統竹屋,兩屋全部以竹子編製,編織手法不同,造型也不一樣,一間是平頂,一間是茅草屋頂。
 昨天上午環保局、新光社區、關廟區公所等機關團體,號召數十民眾共同參與「放伴扛竹茨.走過鹽水溪」活動,兩間已造好的竹屋事先已置放鹽水溪南側沙灘上,大人、小孩脫下鞋襪涉水到南岸,動手將竹屋拆解,分批將竹屋牆面、屋頂逐一扛過鹽水溪,再合力於北岸重組。
 參與民眾少有到溪裡涉水經驗,雙腳踏進清涼的水裡,不覺興奮得尖叫起來,小孩子更開心,站在溪裡打水仗,另有人拿起垃圾袋開始淨溪,活動一開始就很熱鬧,到扛竹屋過溪時,氣氛更進入高潮,大夥興高采烈的展開拆屋、潦溪、重組體驗,十分開心。
 環保局長謝世傑表示,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生物多樣性,新光社區長期關注鹽水溪生態,致力推動河川保育及環境教育,鹽水溪也逐漸恢復清澈模樣,而這場「放伴扛竹茨.走過鹽水溪」,更是具有傳統文化及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