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哽喉吃地瓜硬吞刺破食道

醫師許秉毅說,魚刺哽喉時先輕咳幾下,如咳不出刺,掛急診由醫師夾除較安全。(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7歲的女老闆談生意時喝魚湯,不小心喉嚨竟被魚刺給哽住,她另夾盤中地瓜吃,硬把魚刺擠下喉嚨,竟劃傷食道割破血管,滲出血液並形成巨大血腫,幾乎把食道整個塞住,導致胸口椎心刺骨痛,就醫取出魚刺並使用食道黏膜保護劑治療及喝流質食物一週後,胸口痛才漸改善。
 安南醫院副院長也是消化科醫師許秉毅表示,一般民眾吃魚被魚刺哽喉時,常會自己先嘗試一些土方法或偏方解決,像如喝醋要把魚骨頭軟化,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藉此牽引或黏附魚刺,希望能順道將魚刺吞下,但此「吞食法」卻是個危險動作,雖有機會化解問題,但也可能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正確的處理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看是否可藉由振動力量將哽得不深魚刺給咳出來,如咳不出來,就應立即掛急診由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才是最安全的。
 許秉毅指出,以前也曾遇到一位男性勞工朋友吃「海鮮粥」早餐,因趕著上班,把剩下粥一大口吞下去,卻突然間覺得頸部不適且吞不下東西,趕緊去檢查,竟發現食道被粥內4公分寬蛤蠣(連殼帶肉)給哽住。十幾天下來去過多家診所與醫院,仍無法取出大蛤蠣,最後來安南醫院時,蛤蠣殼已造成食道深度潰瘍及出血,經會診胸腔科以手術取出蛤蠣並修補食道裂傷,動了大手術才解決問題。
 他說,臨床上小兒吞入異物最常見是錢幣,有一元及五元,其次是魚刺、雞骨、鈕扣、電池、磁鐵、玩具、別針等食物或物品,而大人誤食異物以魚刺、雞骨、牙籤較常見。當喉嚨或消化道被異物卡到時,可能產生喉嚨痛、吞嚥困難、流口水、胸骨疼痛;若異物過大會造成腸阻塞,會引起腹脹、腹痛及嘔吐;吞入尖銳異物也可能刮傷胃腸道引起潰瘍和出血,有時還會刺穿消化道管壁,引起胃腸道破裂,造成縱隔腔發炎、腹膜炎,甚至刺入主動脈,造成主動脈破裂導致死亡,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