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疫國家隊 儼然成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台灣3日沒有新增武漢肺炎確診,連續52天零本土病例,全台累計443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病例,仍維持443例確診,但已連續52天本土零確診。面對未來防疫挑戰,須仰賴疫苗與藥物,否則仍要遵守防疫新生活規範。
 面對國際疫情尚未緩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未來用於新冠病毒預防及治療的疫苗與藥物,將是後續防疫工作的重要利器。面對全球性的防疫需求,與其盼望國外能夠供應足夠的疫苗給台灣,我國必須要厚植自製疫苗的能力,以滿足國內的防疫需求,並且兼顧國際防疫合作。
 指揮中心研發組長梁賡義表示,目前國衛院研發胜肽疫苗、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次單位疫苗共4種平台,已找出38個候選疫苗,目前每1種平台至少都有1株疫苗已在動物試驗,並確認效價與中和抗體成果。
 梁賡義表示,下一階段將進行攻毒試驗,確定安全性,估計月底結果會更明朗化。不過,預計最快今年秋天完成的臨床試驗1、2期,因需上百個案,國內個案不足,故將尋求與國外合作,目前已有歐洲廠商表達合作意願,預計明年4、5月可完成3期試驗。
 新藥開發方面,梁賡義表示,國內學研界也積極研發候選藥物,例如國衛院團隊已找到具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從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極具有開發的潛力及價值;中研院團隊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抑制劑,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長庚團隊以及國衛院、預醫所團隊也分別找到單株抗體藥物,其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能力高達9成以上。
 陳時中表示,繼口罩國家隊後,科技防疫國家隊亦儼然成形,結合產官學研的儲備量能,因應疫情再次發生時,台灣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能持續對全球防疫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