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旬黃姓男子解尿困難,排尿也會痛,視上廁所為畏途,經就醫診斷有兩處尿道狹窄並有發炎感染情形,接受開刀手術分段處理,歷經4個月,小便終於暢通,並感覺到可以正常小便竟是一件如此快樂的事。
成大醫院泌尿科醫師黃鶴翔表示,這個病人原本是在外院有因攝護腺腫大開刀,後來因術後發炎不適,去年12月下旬到成大醫院就診,當時病人的傷口發炎狀況嚴重,必須先針對感染發炎的部分作處理,經進一步排檢,發現病人的尿道前端狹窄及尿道括約肌狹窄,並於12月底首次針對尿道前端作切開術,狀況稍為改善後;隔兩個月作第二次手術,主要清除病人在外院作攝護腺手術沒拿乾淨的殘餘攝護腺,清除過程同時已看到尿道括約肌狹窄存在的問題;於是再過兩個月,等術後情況穩定,作第三次以雷射手術把尿道括約肌狹窄的部分燒開,至此,病人尿道已暢通,排尿困難的問題全部改善,今年5月作門診追蹤。
黃鶴翔指出,尿道狹窄造成排尿不易,很容易導致不斷重複發炎,像這名60幾歲的男性患者因發現有兩處尿道狹窄,所以造成不斷地一直在發炎,而在兩度手術解決尿道狹窄問題的中間,又有增加一次清理殘餘攝護腺,經送化驗結果,幸好沒演變成攝腺癌,實不幸中的大幸。
黃鶴翔目前任教於成大醫學院副教授,他曾在台大醫院務22年,於民國102年南下成大服務,為了能服務原有的台大舊病患,也作延續醫療服務,他已向成大申請通過,每週六上午到台北市遠東聯合診所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