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盛是出了名的骨董癡,年輕時便愛上老靈魂,自己一路收藏,從買家變成賣家,範圍十分廣泛,從最早期收藏許炎輝的交趾陶開始,到水墨、油畫、雕刻,兼也迷上骨董文物,包括陶瓷、銅器、玉器,到大件的雜項,十四年前在東區崇明十八街成立占地一百一十坪的藝文空間,一半做為骨董文物買賣,一半用做展覽空間,強調「極力支持年輕的藝術家辦展」,希望骨董文物能和當代藝術並存,是他開創藝文空間的終極目標。
吳福盛表示,台南市的收藏家都是隱性的,經營骨董文物需獲得收藏家的高度信賴,骨董文物的生存更需要一點神秘感「愈神秘愈低調就愈有價值」這點吳福盛拿捏得恰到好處,所以獲得台南很多收藏名家的信賴,2016年5月他在長榮酒店桂冠廳舉辦近十年台南地區少見的「春季拍賣」,以現代與當代藝術品為主,比照香港保利集團拍賣流程辦理,更邀請知名的拍賣官陸潔民主持,轟動一時。
台南藝術市場隱性又低迷,近幾年更大不如前,吳福盛說這是一門需要眼光和鑑賞力的投資,但也不能保證穩賺,收藏也是有風險,有些藝術品不小心看走了眼「當成鑑賞好幾年的名畫」,算來也是沒有虧。藝術投資心態要健康,否則就不要碰觸這個領域。
祉依然即將重新出發,仍是維持骨董文物和當代畫展一半空間的經營型態,尤其歡迎年輕未具知名度的藝術家前來借展,五十坪挑高的展覽空間連五十號的油畫都掛得上,「今日的小咖是明日的大咖」,藝術中心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有時需要賭一點眼光,所以祉依然從來不會排斥沒有知名度的畫家。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