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肺部嚴重浸潤 類感冒 竟是急性呼吸窘迫

大里仁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楊文義表示,每年台灣都有幾百人因呼吸衰竭使用葉克膜支持治療。(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有長期咳嗽病史的62歲陳姓婦人,因咳嗽、發燒及呼吸困難到大里仁愛醫院掛急診,經確診為急性呼吸窘迫症,住院後隔天卻病情惡化,最後靠葉克膜和輔助治療,救回一命。
 大里仁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楊文義表示,每年台灣都有幾百人因呼吸衰竭而需使用葉克膜支持治療,針對這些病人部分有找出明確原因,仍有2~3成病人沒有正確診斷,可能是由現代醫學尚未發現的他種病毒所引起,值得醫界重視。
楊文義指出,陳婦到急診室時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肺陷微浸潤,住院第2天卻病情急轉直下發生嚴重缺氧和吸不到氣的現象,緊急轉入加護病房接受氣管插管並接上呼吸器,再加上胸部X光檢查顯示其雙側肺部嚴重浸潤,確診是急性呼吸窘迫症。
楊文義向家屬解釋後,為陳婦發出治療「3箭」:葉克膜、調整呼吸器使用與俯臥姿勢治療,以改善通氣量及氣體交換,後續的流感、新冠肺炎、非典型細菌肺炎、細菌培養、肺結核和黴菌等各項病毒檢查結果,皆呈陰性反應。
楊文義表示,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人會先有3~5天類似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與胸悶不適,最大特徵是病情急劇變化發生極度呼吸困難,當胸部X光檢查會發現典型兩側肺部廣泛性的浸潤,血中氧氣濃度很低,使用氧氣罩或高流量氧氣後,大多數病人會在氣管插管後接上呼吸器送至加護病房治療。縱使有現代呼吸醫療照顧,這類病人是急性重症發作又快又急的典型,病情從醫師見到病人2、3天內可能惡化,死亡率約4~6成,死因是全身器官衰竭和呼吸衰竭。
楊文義表示,每年台灣有數百人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症而死亡,常見原因有肺炎,如新冠肺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MERS等;細菌肺炎,如非典型性細菌肺炎等;另外還有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和胰臟炎等因素。
楊文義表示,許多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人給予氧氣及藥物等支持性治療就會改善,但部分病患發生兩側肺部嚴重發炎浸水,氣體交換功能喪失的情形,如需插管使用呼吸器來應付嚴重缺氧,此時死亡率將會直線上升,最後的辦法就是使用葉克膜。葉克膜用在這類病人身上有支持呼吸功能的效果,可爭取時間改善病人原有的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