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外並治 女童濕疹緩解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就讀國小的12歲女童,夏季溼熱常出現下肢濕疹反復發作,搔癢難忍,搔抓後破皮造成病灶濕爛,使用皮膚類固醇藥效果不佳,求助中醫。經評估為濕熱浸淫型,以中藥內服外抹及針灸治療後緩解,濕爛患部漸漸乾燥、搔癢感減輕,最後停止類固醇用藥。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曉逵指出,夏季又悶又熱,正是濕疹的好發季節,臨床上只要是無法被明確診斷的皮膚發炎症狀,多被歸於「濕疹」,它常由多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誘發。夏季濕疹乃因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人體汗液不能及時蒸發,汗液將皮膚的角質層浸潤膨脹,阻塞汗管開口,汗液滯留,排泄不暢,刺激局部汗孔,致使發炎而引起劇烈搔癢的皮膚炎。由於濕疹病因複雜、治療較困難、易復發,讓醫師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更顯重要。
 陳曉逵表示,中醫在治療濕疹上著重內外並治,內治調理脾胃功能、清除血熱,外治疏通經絡、行氣化滯,可搭配針灸治療,選用祛濕健脾涼血之穴位,及使用洗劑及外用藥膏達到內外兼顧的效果。濕疹大致可分為濕熱浸淫型、脾虛濕盛型、血虛風燥型。若體內濕氣明顯可選用蒼朮、白朮、茯苓等燥濕;薏苡仁、車前子、土茯苓、地膚子、澤瀉等利濕;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灼熱搔癢則可選用銀花、連翹、龍膽草、黃芩、黃柏等清熱藥;癢甚再酌加荊芥、防風、薄荷等祛風藥。急性期過後出現乾燥、結痂或鱗屑則可選用當歸、地黃、紫草等養血涼血藥來配伍治療。
 他說,濕疹患者日常生活應避免接觸誘發濕疹的物品,如飲食避免過甜、過油、難消化的,以及芋頭、蔥、蒜、韭菜等發濕食物,再搭配運動及調整精神狀態和放鬆情緒,中醫治療夏季濕疹可取得良好療效。

即時

〈社論〉搖擺郭智輝與淡水河口快艇傳遞的警訊

日前兩件新聞看似不相干,但都與台灣未來發展...

綠提藐視議會罪 藍轟雙標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十三日指...

債務糾紛傷人丟包致死 板警逮5嫌到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於今(10)...

落石崩塌停電 梨山地區民生用電搶修復電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梨山地區六日上...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