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十二日中午舉辦「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修復再利用工程」開工典禮,由市長林右昌主持,為修復工作揭開序幕,林右昌強調市府透過古蹟修復、山海步道等系列計畫,將會把當地包括基隆燈塔、白米甕砲台及球子山燈塔等串接起來,打造成為西岸重要的觀光步道。
林右昌說,白米甕砲台修復再利用工程將把原有的庫房整修成為服務中心,另外還包括廁所及周邊環境改善等,總工程經費三千萬元,預計明年農曆春節之後完工,為西岸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奠定重要里程碑。
林右昌還說,太白莊、白米甕地區的居民都是「坐在歷史寶藏上」,日前他從基隆燈塔走到球子山燈塔,一路上深受感動,沿途看到被荒煙蔓草淹沒的萬人堆砲台等,風景真的是太漂亮了,日後一定可以成為西岸重要的觀光步道,觀光客可以把車子停在山下,走環狀步道上來白米甕炮台。
林右昌表示,市府藉由古蹟修復計畫、都發處山海步道系統等計畫,把環狀廊帶串接起來,接下來就是白米甕周邊地區整修,包括兒童遊戲空間也會重新整理,山海步道第二期工程則會接上球子山燈塔,讓民眾可以從基隆燈塔走到球子山燈塔,完成「一日雙塔」。
文化局表示,白米甕砲台原名為「白米甕堡壘」,始建於一九○○(明治三十三)年十二月,完成於一九○二(明治三十五)年七月,是日治時期「基隆要塞」十座堡壘砲台之一,更為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砲的堡壘砲台。屬於四砲位一字排開的「四門編成」混凝土及石造混合的露天砲台並配備英制阿姆斯脫朗八吋後膛鋼砲。並曾發展出校室、兵舍、炊事場、糧食支庫及小修理所等歷史樣貌,歷經多年的調查研究、審查、規劃設計等工作,已於今年五月中完成修復工程發包。
文化局指出,為考量未來西岸地區整體規劃及本古蹟修復後觀光需求,工程將植入服務相關設施,包括服務中心及公共廁所,將既有庫房再利用為服務中心,並修繕涼亭、砲台坡道日式欄杆仿作及全區欄杆檢修,以提高休閒效益及觀光安全,透過解說牌示系統更新,整合古蹟風貌及文化價值宣導,期許白米甕砲台能朝向更完善的歷史場景結合觀光展示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