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統計,中部台中、彰化和南投3縣市今年第1季防疫期間,居家醫療新增人數較去年第4季增加287人,有明顯增加,且一半以上為接受居家失能照護的個案。大台中診所協會理事長、醫師林釗尚研判,居家失能個案可能在疫情期間擔心抵抗力弱、進出大醫院不便,申請居家醫療意願大增。
政府為讓不方便出門就診的民眾在家就可接受醫療照護,從2016年2月推動居家醫療,由醫護人員到宅提供醫療照護。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統計,中彰投3縣市接受居家醫療人數超過1萬人,其中去年第四季新增人數為697人,今年第1季新增984人,即中部居家醫療,今年第1季較去年第4季新增人數有明顯增加。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分析,中部執行居家醫療的醫療院所共334家,是參與最踴躍的區域;台中市有1萬620人接受居家失能照護,有91名醫師加入,全國最多。
台中市衛生局說,「居家失能方案」是由醫師到宅為居家失能照護個案開立評估意見書,提供長照需求建議,並且長期追蹤。
醫師林釗尚說,居家失能方案、居家醫療都是由醫師走出診間,到個案、病患家中,車程花很多時間,尤其是剛開始要「找路」,車子常開到田中央、無尾巷進退兩難,但能省去個案和家屬就醫不便,或看著追蹤的失能個案有進步、甚至結案,就很值得。
台中市長頸鹿聯合診所院長陳俊宏說,他都上午提早2小時投入居家醫療、居家失能照護,近期防疫期間,居家醫療需求大增,他訪視的居家失能個案約五成申請居家醫療。
陳俊宏指出,印象最深是1名70多歲有失智的阿嬤,因中風坐輪椅,每3個月回診,兒子從台北趕回來載她,花近1個小時到醫院回診、拿藥,後經申請居家醫療,在家接受治療,家屬就近到藥局拿藥,不用舟車勞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