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障礙症候群」認定為疾病。專家指出,若因沉迷遊戲導致影響其他興趣、工作、社交等行為,已經出現明顯的負面影響且相關情形持續達1年以上,都很可能是罹病症兆,必要時建議應至身心科就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旻珊表示,去年5月第72屆世衛大會宣布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版,將遊戲障礙認定為疾病。
遊戲障礙指的是一種被遊戲控制的行為模式,李旻珊說,玩家會不斷沉溺於遊戲,以致於影響其他興趣、工作、學習、日常活動、社交等行為,而且已經出現明顯的負面影響,卻仍不能自拔地沉溺遊戲世界中並持續1年以上的時間。
此外,患者的大腦無法去思考或執行其他重要的功能,停玩遊戲幾小時就會渾身不對勁、心癢難耐、坐立不安;同時遊戲障礙也可能會和注意力不足、憂鬱、焦慮、睡眠不足、社會適應、生活品質問題互相連結。
然而,李旻珊強調,遊戲障礙強調的是玩家的失控行為模式,而不是玩遊戲本身這件事。
若發現自己疑似有沉迷遊戲危機,李旻珊建議,要增加其他興趣、轉移注意力,讓其他的趣事來替代,並可以請家人朋友一起協助自己,像是限制自己只能在家中公共區域玩遊戲、一天只能玩兩個小時、要先完成其他重要事項(像是作業、簡報)才能玩遊戲、行動上網方案不要使用吃到飽、吃飯不能使用3C產品等方式。
若是已經嚴重到影響人際問題、家庭成員衝突或是有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困擾時,這時則建議應儘速向身心科專業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