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當某些結晶體沉積在關節組織而造成臨床症狀,就稱為結晶性關節炎。最為人們所知的便是俗稱的「痛風」,係由於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沉積,導致肌肉、骨骼病變。
「假性痛風」的臨床症狀與痛風類似,但它卻是焦磷酸鈣 (calcium pyrophosphate CPP)的結晶沉積(calcium pyrophosphate CPP Deposition CPPD),並非是尿酸,是完全不同的疾病。CPPD疾病可分成四型:1.無症狀性CPPD:估計在65 ~75歲族群有10~15%會發現那軟骨CPP沉積,80歲以上則有40%的機會;2.與退化性關節炎並存;3.急性CPPD關節炎:急性發作,類似痛風;4.慢性CPPD關節炎
CPPD致病因不明,也較缺乏實證醫學的研究。此疾病易與老化、退化性關節炎、代謝性疾病並存。與progressive ankylosis protein homolog基因突變有相關性。
CPPD在X光上顯示的就是鈣質沉積,確實診斷是做關節液分析;在偏極光顯微鏡下,可見正雙折射的短棒狀或是菱形的結晶存在於關節液中。偏極光顯微鏡使用紅色濾光片,CPP結晶平行於軸線時顯示為藍色,當垂直時顯示為黃色。尿酸結晶於偏極光顯微鏡下則相反,平行軸線時是黃色,垂直時呈藍色,因此可做CPPD與痛風的鑑別診斷。
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是經由長期控制血中尿酸濃度達到療效,但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減少或清除關節中的CPP結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通常維持幾天至一個禮拜;而CPPD疾病的急性發作則可持續數週至數月。慢性CPPD關節炎的表現類似於退化性關節炎。
CPPD的治療目標主要是減輕症狀並預防再次發作,需教育病患了解此疾病,鼓勵做有氧性運動、減輕體重、強化肌力、改善關節活動度。改善症狀可做局部類固醇注射或使用非類固醇性止痛藥,關節鏡清創手術也有幫忙。到疾病後期關節破壞嚴重時,有些病人需要接受關節置換手術。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