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症 男大生從國中開始拔頭髮

 中央社/台北5日電
 一名男大生從國中開始就會拔頭髮,嚴重影響外觀被排擠。醫師提醒,拔毛症好發率約為1%,並非罕見的行為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尚穎表示,拔毛症是以拔除身體毛髮為主的行為疾病,好發於12至14歲以後,女性居多,主要症狀為拔頭髮、眉毛。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推估,每一年、每100名青少年或成人中約有1至2名患者。以此推算,國高中三個班級中可能就有1人。
 蔡尚穎說,拔毛症成因多源自外在的情緒困擾,例如升學、求職或與家庭成員相處緊張所產生的壓力等。有些情緒困擾的患者會藉由咬指甲、摳皮膚緩解壓力;拔毛症患者則透過拔毛舒緩情緒,逐漸演變為無法控制地拔毛,多為隨手可及的區域例如眉毛、前額及兩側頭髮。
 若拔毛行為已到自我無法控制、影響外觀且出現社會畏縮、煩躁而影響成就表現時,就需要專業治療介入。
 蔡尚穎分享,曾有一名男大生從國中逐漸養成拔頭髮習慣,即使理光頭也會拔除特定部位毛髮,久而久之因為外觀怪異而遭排擠,上高中後凡外出均戴帽子,也會沿著帽緣拔頭髮,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他平常幾乎只和家人來往,即使寒暑假也整天在家玩電腦,鮮少休閒旅遊,考量後續畢業求職,才到醫院求診。
 拔毛症是透過學習機轉而來的行為,治療以「行為治療」為主而非仰賴藥物,由醫師仔細評估拔毛的情境與過程,再逐一修飾行為。上述男大生在未服用任何藥物下,接受近半年的行為治療,成功戒除拔毛症的困擾,結束治療前還感動地表示,「頭髮總算享受到不戴帽子的自由空氣」。
 蔡尚穎提醒,若有疑似拔毛症症狀且有動機接受治療者,可以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即時

巡查農地遲未返家 田寮婦人疑遭暴漲溪水沖走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67歲...

扮鐵路工偷電纜 再犯被逮正著

本報綜合報導 台鐵花蓮臨港線為貨運支...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