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7日指出,肺部靜脈栓塞是國內孕產婦主要致死肇因之一,其中有8成發生在剖腹產,建議不要躺太久,應該要產後24小時內下床;自然產更應該提早到產後6至8小時。
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芯伃表示,孕婦產後肺栓塞發生率約千分之一,一旦發生死亡率恐達3至5成,主要是因為孕婦本來血液流速就會變慢,加上凝血功能活化,而不管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會有傷口,激發凝血機制,就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在末端形成、回流到心臟與肺臟,就會影響心肺功能。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根據生產事故救濟統計,去年孕產婦肺栓塞死亡僅次於產後大出血、羊水栓塞。而懷孕產生血栓風險為非懷孕期間的8至10倍,從2016年6月30日至去年底,已經有14名產婦因此死亡,去年與前年各有5人。
黃閔照說,如果是肥胖、年齡35歲以上、人工生殖多胞胎、抽菸、長期臥床者等風險族群,應該要避免長時間不活動,萬一真的必須躺在床上也要記得變換姿勢,避免血管擠壓造成栓塞,同時可穿彈性襪包覆到膝蓋或以上、戒菸。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在記者會表示,曾收治一名39歲女性,一個半月前剛生產第二胎。為給孩子足夠營養不太忌口,以致體重胖到112公斤,但生產時過程還算順利。
該名女子產後因為怕疼痛未及早下床,直到產後第二天晚上下床如廁,卻在廁所昏厥,且難以呼吸,送醫半小時內心跳已停止,幸醫師及時處理才撿回一命。
黃建霈說,肺栓塞有8成發生在剖腹產,因此建議這些產婦不要躺太久,應該要產後24小時內下床,自然產應提早6-8小時。
此外,若有血栓相關病史要及早告知醫師,也要注意是否有下肢栓塞處分散性腫脹疼痛、壓痛、紅腫,喘及胸痛,異常咳嗽、咳血,不明原因暈厥或意識喪失等情況,以利及早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