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功能退化會嚴重影響年長者的情緒、社交與日常生活。奇美醫耳鼻喉部長林永松表示,年長者聽損常延遲配戴助聽器,恐曝於交通危險中。不對稱性的聽損及單側耳鳴需要仔細檢查與追蹤,以便排除腦幹病變,聽神經瘤等嚴重疾病,早期發現以利早期介入治療。
林永松表示,奇美醫一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聽覺誘發電位的第1波振幅,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縮小,從而使得第5波與第1波的振幅比,與年齡呈正相關。研究推測老化會使得耳蝸內毛細胞與聽神經間的神經突觸數量,日漸減少。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便已造成神經編碼產生缺陷,進而影響中樞聽覺處理的表現。臨床上年紀大病人常抱怨聽得見卻聽不清楚,即可能由於中樞聽覺處理出現錯亂。
另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來自後方的聲音定位能力普遍較弱,對來自前方的聲音定位能力則較強,而對來自左、右方聲音定位能力次之。進而發現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辨識聲音來源的方向定位能力已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這使得年長者在車多馬路上行走時無法準確進行聲源定位。尤其當後方有汽機車急駛而來,年長者聽聲辨位倍感困難,而使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這個風險更會因老年性重聽的出現而大幅增加。日常生活,尤其外出時,助聽器就成了必要的安全輔助,而不單只是溝通工具。老年人的助聽器應鼓勵雙耳配戴,以強化聽聲辨位的能力。雙耳配戴更能使重聽病人能夠在吵雜環境中,聽清楚對方的語言內容。
林永松說,遲配戴助聽器往往加速年長者的語言辨識能力的流失,許多病人常在純音聽力閾值已大於70分貝,或語言辨識能力已低於40%,才要求醫師協助選配助聽器。此時助聽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需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方能重啟美妙的聲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