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老人!常跌倒尿失禁 竟是常壓性水腦作祟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旬婦人在家常跌倒,甚至一度跌倒致左臂骨折,差不多同一時間也開始發現她的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而最近更因趕不及上廁所,常出現在客廳小便的情況。就醫檢查診斷為常壓性水腦症,經作腦脊液引流改善。
 郭綜合醫院指出,「常壓性水腦」是一個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水腦即是腦部異常積液;腦脊液存在著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內外,總量大約150毫升,具有緩衝保護和代謝循環等功能。異常積液是腦脊液循環出了問題,包括生成、流動和吸收三個部分,腦脊液主要在腦室內生成,每天腦脊液的產生大約500毫升,所以一天腦脊液大概可以完整循環三次;這些腦脊液會在腦室之間流動,進入腦部和脊髓外側的蜘蛛網膜下腔,最後回到腦的表面經由腦膜上的顆粒吸收,循環的破壞主要來自感染、出血、腫瘤等各種原因。
 常壓性水腦最早在1965年被描述,症狀一般緩慢進行,指顱內壓力正常或曾經升高再回到正常,自發性的常壓性水腦其確切的成因依然不明,是一種交通型水腦,即是腦脊液的流動正常,但是生成和吸收無法平衡而堆積。
 郭綜合表示,自發性常壓性水腦的典型症狀,步態不穩、認知功能受損和尿失禁;其中步態不穩是最常見的初期症狀,會有步伐變小、轉身困難而病人的感覺像是「腳黏在地上」;這些症狀都是緩慢發生且逐漸惡化,所以很常被家人忽略或當成老化現象。其影像和症狀與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等非常難區分,有些病人症狀上完全無法區分。
 常壓性水腦目前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主要還是靠腦脊液引流管的置放,提供一個長期的體內引流系統,將堆積多餘的腦脊液帶到其他地方吸收而達到平衡;最常見的是腦室腹腔引流管,利用腹膜吸收多餘的腦脊液,而管子放入腦室時必須做腦的穿刺,出血機會不大且多半不會有明顯的後遺症。另外,還有腰椎腹腔引流管是將腦脊液從腰椎帶到腹腔吸收,可達到一樣好的預後,避免腦部手術,但是也有其特殊限制在。

即時

前鎮興邦安居B社宅 開工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家住宅及都市...

高市38區登革熱總動員大掃蕩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時值登革熱流行...

落石崩塌停電 梨山地區民生用電搶修復電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梨山地區六日上...

蜘蛛大盜潛宅搜刮財物 警埋伏追緝到案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北市警局中正第...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