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3歲女患者1年前開始頭痛、雙眼周圍脹痛且視物模糊,眼壓多在50mmHg以上,西醫診斷為「慢性青光眼」,經西醫眼科治療一段時間效果不彰,現左眼視覺功能已受損。
經友人介紹至本所診療,四診與頭皮觸診如下:左眼瞳仁與黑睛呈霧白色,右眼眼壓54mmHg(視力0.5以下)且眼眶周圍腫脹感、身形肥胖、頭痛、高血壓154/95mmHg、頭皮腫脹筋結叢簇。舌診「舌紅苔白膩」;脈診「雙寸關弦滑尺細」。中醫辨證診斷:「心肝火旺,濕熱蘊結」。經使用針灸與中藥併用治療2個月後,右眼眼壓降至24mmHg,眼眶腫脹感減、頭痛癒、頭皮筋結叢簇減少,血壓已降至135/85mmHg。
「青光眼」是一種以眼內壓增高為特徵的眼睛疾病,因眼睛內壓力不正常上升,致視神經萎縮,造成視力逐漸喪失。青光眼雖不會危及生命,卻是全球成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疾,其出現常常是無聲無息,往往患者發現時多已臨近末期。青光眼大部分與遺傳有關,有遺傳基因的人比正常人發病的機會高出3倍;不是每個有青光眼遺傳基因的人都會發病。
青光眼的治療,包括點眼藥水或口服藥、雷射及手術治療,通常依病因型態而有不同的治療方針。藥物依其作用,可以增加前房水的排出或減少眼房水的分泌,如有心臟病、氣喘病史者,應告知眼科醫師,作為選擇藥物參考依據,因為有些眼藥水會影響脈博、心跳及呼吸。口服藥會造成手腳指麻木感、頭痛、食慾不佳、大便習慣不良和腎結石,除非必要,一般不開口服藥。
中醫稱慢性青光眼為「綠風內障」,多因真陰虧耗,陰虛陽亢,氣血不和引起。中藥藥理研究發現,黃耆具拮抗鈣離子之降眼壓作用;當歸對周圍神經損傷後神經組織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物具有清除作用;丹參可以改善微循環,增加眼部血流量,恢複部分尚未發生不可逆損害視神經的功能;枸杞多糖可以保護視神經節細胞在急性高眼壓損傷下的存活,減少視網膜萎縮;川芎具有改善微循環作用;燈盞花可減輕缺血性神經損傷,改善高眼壓後視神經軸運輸。
日常調養上,患者需避免辛辣和酒、濃茶、咖啡等可能引起眼壓升高的飲食,並保持大便暢通。少看電視、少滑手機,少讓眼睛暴露在強光、閃光下;放慢步調生活,若因在暴露於空氣不良或粉塵環境中,眼睛感到刺激、灼熱或脹腫時,第一步應洗臉,洗去眼睛周遭可能引起不適的灰塵、粉塵,再讓眼睛多休息。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主因。台灣青光眼約佔總人口0.5%,且年齡愈大所佔比率愈高。初估台灣應有十萬人以上患有青光眼。近年來由於近視人口比例攀升,青光眼的發生率逐漸上升,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中藥不僅可降低西藥引起之副作用,還可由內而外改善體質,加上針灸可促進眼睛局部的微循環,養成良好用眼習慣與注意飲食宜忌,才能永保眼睛健康。
(作者/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