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陳長慶典藏文物捐贈台文館

陳長慶捐出其手稿,為金門風土民情在文學中留下記錄,會中也發表《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文館典藏超過十一萬件文物,十八日再添生力軍,金門睿友文學館長陳長慶捐出上百件其創辦《金門文藝》的早期史料及當年書寫小說的珍貴手稿,希望在文學中,為金門風土民情留下完整記錄;此外,《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新書也舉辦發表會,更成為許多新住民親子共讀的最佳文本。
 七十五歲的陳長慶,從事文學創作超過五十年,創作文類包括詩、小說、散文,擅長以寫實筆法描寫金門風土民情。一九七三年創辦《金門文藝》並經營長春書店,成為金門重要的人文風景。除捐贈《金門文藝》早期史料,並再捐出《失去的春天》、《秋蓮》等小說手稿,在文學中留下金門風土民情。
 台文館長蘇碩斌表示,台文館即將升級,除成立文物修復中心也整合文學館家族,推動科技結合文學,讓三十餘家館舍的營運和行銷更上層樓;在外譯政策部分,除英文外,包括捷克、越南,希望能透過文學作品更進一步和世界接觸。
 感謝陳長慶慷慨捐贈,台文館和成大中文系也合辦《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新書發表會。由臺灣陳益源、越南黎光長主編,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出版的《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不僅是台灣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更配合推動台灣文學外譯政策。
 成大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和胡志明市國家大學合作催生《陳長慶短篇小說集》翻譯為越南文,集結其在金門不同年代所創作的六篇故事,越南本去年底推出,今年七月推出中越文本,竟成為在台新住民和其子女親子共讀的最佳文本,透過文本,讓新住民更了解台灣,也讓新二代更認識「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