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體溫調節失衡藥命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提醒民眾,部分藥物會影響體溫調節,更應注意高溫防曬避免中暑。(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暴露在陽光下過久,當心出現熱傷害狀況。熱傷害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其中以中暑最嚴重,而熱衰竭、熱痙攣則是因高溫環境造成流失太多水分和鹽分,補充輸液和電解質後很快改善。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表示,暴露在高溫環境,若出現散熱調節失衡,造成體溫超過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即稱為中暑;初期症狀表現包括頭暈、頭痛、疲倦無力、惡心、視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膚乾燥無汗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引起煩躁不安、幻覺、動作不協調、昏迷等意識障礙情形。嚴重可能併發癲癇、心肺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肝損傷、腎損傷、電解質失衡等,有生命危險。
 魏智偉指出,中暑高危險群除了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外,若服用藥物影響體溫調節,也會造成中暑的機率增加:可能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為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如治療鼻塞用的抗組織胺、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部分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等,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
 另外,交感神經作用劑,如咖啡因、麻黃素等,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減低,同時增加代謝性熱能產生,使體溫上升。部分降血壓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可能使心血管系統應付高溫的調節能力降低,利尿劑則可能影響人體水分與鹽分平衡,抗憂鬱劑會抑制排汗,治療精神分裂症藥物會抑制體溫調節中樞輸出擴張皮膚血管的訊息,使身體較難排汗散熱。
 魏智偉呼籲,有服用影響體溫調節藥物的民眾,務必補充足夠水分與鹽分、烈日下戴帽子或撐傘遮陽,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底下(一般民眾約15分鐘以內),適當休息並保持通風;切勿自行停藥。

即時

靜宜大學「數位學伴計畫」縮短城鄉數位差距 開啟學...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大手牽小手、數...

竹檢署醫預法實務研習會 打造優質醫病關係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保障醫病雙方...

花防部美崙營區工程鷹架倒塌 6工人受傷送醫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位於花蓮市府前路的陸軍...

大貨車未禮讓 擦撞斑馬線上行人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區金...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