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際局勢益形複雜,須防經濟再受衝擊!

南海、台海幾乎成了美陸大秀肌肉的練兵場,是一個經濟負面因素。圖為日前美國海軍在南海操演。(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日前,經濟部統計處公布六月外銷訂單為四百一十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經濟部並估計七月外銷訂單正成長機會較大。從外銷訂單的角度來看,台灣外貿似已走出疫情陰霾,可望為今年經濟成長減除一個重要不利因素,甚至轉而提供動力;然而,最近國際局勢複雜程度快速升高,台灣須慎防經濟再度遭受第二波衝擊。
 台灣經濟到底有沒有走出疫情陰霾?倘若單從三至六月外銷訂單連四紅、第二季訂單由負轉正的角度來看,的確是一陣及時雨;但是,從進出口金額的角度觀察,台灣外貿情勢又呈現另一個樣貌。財政部於七月七日公布的進出口統計,六月出口值兩百七十一點三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三點八,連續第四個月翻黑,且估計七月衰退幅度還在負百分之一點五至負百分之四之間,顯示台灣外貿情勢尚未由剝而復。
 台灣外貿表現,當然會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也正因為國際經濟情勢仍然深陷於疫情泥淖之中,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於十五日公布的今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中,將貿易順差成長率從去年十二月十八日的預測值百分之二點一七,大幅下修至負百分之一點四九。中經院於二十二日公布的預測,也將今年財貨與服務輸出、輸入的成長率,從四月十七日的預測值百分之二點零七、百分之一點八六,下修到負百分之零點一、負百分之零點七。
 再從國際經濟觀察,儘管世界各國陸續解封,但疫情卻又再作祟。六月二十三日全球確診病例突破九百萬,三天之內增加五十萬例;七月二十三日,全球確診病例突破一千五百萬例。這一波疫情的侵襲區,包括美國、巴西、印度、香港、日本、南韓、中國大陸、西班牙、法國、英國等等。亦即,全球諸多主要經濟體還處於在疫情中勉力求取重振經濟的掙扎中。
 疫情揮之不去,經濟自然難以撥雲見日。十八日,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奇、葉倫呼籲美國國會採取更多財政措施,降低經濟長期衰退的風險;而且,即使疫情獲得控制,經濟復甦也會緩慢而參差不齊。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美國經濟復甦的首要風險新冠肺炎病例再度攀升,第二季GDP將下滑百分之三十七,全年萎縮百分之六點六;倘若政府支持度不夠,今年全球中小企業破產率恐提高兩倍,更恐造成經濟復甦停滯和金融不穩定性。
 當第一波疫情可望減緩之際,許多人都期待全球經濟呈現V型復甦;但是第二波疫情猛然而至,V型復甦的期待已恐破滅。日前,國際市場預測機構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巴西、印度的第二波疫情,凸顯經濟復甦的脆弱性,甚至增加第二度衰退風險,V型復甦的可能性降低,取而代之的可能是W型走勢。二十日,日本中央銀行公布金融政策決定會議紀要,多數委員擔心第二波疫情恐將導致經濟活動再度受到嚴重壓抑。二十二日,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董事長羅奇指出,美國經濟正處於二次衰退的碰撞過程。質言之,全球經濟前景似乎還沒看到隧道盡頭的那一道光!
 雪上加霜的是,近日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緊張態勢陡升,除了美國對香港祭出制裁之外,南海、台海幾乎成了美陸大秀肌肉的練兵場,再加上美國無預警要求大陸關閉駐休士頓總領事館,經濟負面因素接踵而來。在美陸硬實力衝撞升級之下,貿易大戰何時能休?更令人難以期待!
 從疫情和國際政經局勢來看,國際經濟是否已然落底?答案應不難分曉!

即時

〈社論〉化解紛爭 賴清德主席要以總統身分為重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行政院立即...

陸官校友總會凱道慶黃埔百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陸軍軍官學校校...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