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婦腰疼 竟是腎中風

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1日舉辦心房顫動病友衛教講座談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58歲婦人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規則用藥。幾年前心跳加快,合併胸悶冒冷汗。今年6月左腰疼痛,就醫發現心房顫動合併左側腎動脈阻塞,造成左腎梗塞,也就是腎臟中風;以藥物治療,轉送中榮接受導管手術,以心導管技術取出左腎動脈血栓,恢復腎臟血流,保住腎臟功能,並服用抗凝血劑防止血栓,目前恢復良好。
 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1日舉辦心房顫動病友衛教講座談會,針對什麼是心房顫動、認識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如何治療心房顫動等議題,透過衛教活動宣傳,讓民眾提高自我覺知能力。 
 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主任吳茲睿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卻常被忽略,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約23萬~50萬民眾罹患這類疾病,每年約增加2500人罹病。心房顫動會使心房無力收縮,無法將血液完全排出,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血塊被血液輸送到全身血管,將引起中風或全身性栓塞。
 吳茲睿說,心房顫動在心房產生的血栓,少數可能漂到腎動脈,造成腎臟梗塞,原理與腦中風相似。病患如有心房顫動症狀,包括心跳加快、心跳不規則合併心悸、胸悶時,應及早到心臟科就診,找出問題後規則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傳統以抗凝血藥可邁丁防止血栓,可降低20~60%中風機率;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對於患者來說,不但大幅降低中風機率,也可降低出血,並減少藥物和食物交互作用,也會提高服藥意願。
 心臟血管中心醫師謝育整指出,心房顫動在發病初期往往是陣發性的,此時積極矯正心律,有助於減輕心房顫動症狀,並有機會回復成正常心律,建議治療心房顫動應同時兼顧控制心律與預防中風,才能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心臟血管中心醫師李政鴻說,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對經常發作、或發作時症狀非常厲害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病人,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以及有藥物嚴重副作用的病人,手術後能有8成病人成功維持正常心律。台中榮總從101年起第1例心房顫動電燒術,案例數逐年成長,109年7月已接近3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