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與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合作的智慧路燈案,率先引用先進AI影像技術,建置廿三處AI路口流量偵測器,廿四小時收集路口流量資料,交工處則利用這些資料讓號誌調整更加精準,預計今年底前交工處還將在市民大道建置廿七組AI交通事件偵測器,以隨時反應處理事故及擁塞。
交工處表示,隨著AI影像偵測技術進步,透過AI模組可偵測大車、小車、機車及行人,交工處於一0八年於在文林北路七十五巷口辦理智慧感應性號誌,使用AI影像偵測支道有行人或行車時才開啟支道綠燈,若支道無行人及行車,則維持幹道常綠,以減少紅燈空燈情形及增加幹道綠燈秒數,經一0八年辦理結果,離峰及夜間幹道車輛空等率可減少百分之三十五、幹道綠燈秒數可增加百分之七十九,而一0九年交工處仍持續辦理,預計年底可建置十處感應性號誌。
公燈處智慧路燈案於今年初於信義計畫區、內湖科技園區等廿三處路口,裝設AI路口流量偵測器,可藉由AI影像辨識技術,廿四小時偵測路口直行、左轉、右轉的大車、小車及機車流量,使交通流量收集更為全面,交工處並透過收集的平日及假日廿四小時路口流量資料,使號誌時制的設計更為精準。
另考量AI影像辨識技術進步,近年來已可辨識事故、施工、壅塞、違規停車、路口不淨空等交通事件,交工處在今年應用該技術於市民大道高架道路增設廿七組AI交通事件偵測器,自動偵測交通事件,預計今年十二月建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