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目前在國際是個很被重視的疾病。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提醒,子女若發現老爸毛巾擰不乾、瓶蓋轉不開、從椅子起身感到困難、爬10個台階感到吃力,這些都是肌肉量正逐漸流失的情形,為人子女要有警覺性,幫父親培養肌力。
郭綜合醫院營養師郭家伶表示,臨床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長者大約7-10%左右有肌少症的問題,相當於有超過30萬的長輩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會增加老年族群跌倒、衰弱、失能、臥床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乃。治療肌少症藥物,目前仍在臨床試驗,所以營養及運動,仍是目前延緩肌少症惡化的主要方式。利用飲食預防肌少症4大原則如下:
第1、吃飯要配肉:吃蛋白質食物,同時搭配澱粉類食物,更有助肌肉合成。如饅頭夾蛋+鮮奶1杯、白飯+烤鯖魚、白飯+豆腐及雞腿、白飯+牛肉湯等。主要原因是利用米或麵食刺激胰島素分泌,讓胰島素幫助肉類食物所分解的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讓胺基酸在其中合成肌肉蛋白質、修復肌肉組織。蔬菜及水果中含的礦物質及維生素也是合成肌肉所需的營養素,亦需要均衡攝取。
第2、每天吃3-5份掌心大蛋白質類食物:年長者腸胃道消化及吸收能力減退,合成肌肉效能偏低,因此,蛋白質攝取量反而要比年輕人略增。
第3、每天一杯全脂牛奶,其中含有必需胺基酸,尤其是離胺酸、蘇胺酸,是合成肌肉蛋白不可或缺的必需胺基酸,也可安排一杯含有乳清蛋白及支鏈胺基酸的營養品。
第4、安排簡易肌力訓練:藉由肌力訓練,將飲食熱量及營養素轉換成肌肉,訓練下肢腿部的肌力,是預防肌肉衰退關鍵。可以陪老爸在家靠牆慢慢深蹲,或雙手扶椅背慢慢往下蹲,如果太吃力,也可以坐椅子上做抬腿運動,都是不錯的肌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