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77歲陳姓男子半年前中風,急性期過後開始至台中醫院復健科進行復健,過程中又因中風後遺症及攝護腺肥大,造成小便困難,每回解尿後膀胱內還有200㏄餘尿,經泌尿科醫師朱朗軒評估發現,他中風前就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因此建議置放攝護腺支架把尿道撐開,術後餘尿情況大幅減少,說話也能清楚表達,進食吞嚥功能也很好。
朱朗軒說,陳姓患者是目前國內第1位使用這種攝護腺支架的患者,引進的攝護腺支架,主要是應用在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短期解決排尿障礙,在歐美國家已有數年的經驗,歐洲國家允許放到3個月,但目前國內法規,建議置放1個月就要更換或手術。
朱朗軒表示,10幾年前用酒精注射治療攝護腺方式,在打完酒精後,導尿管需要再放1至2週,對日常生活不方便,隨著醫療技術逐漸進步,被雷射手術取代。現在有此支架,在打完酒精後改放支架,對患者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待2週後移除支架,此時攝護腺腫脹症狀已消除,小便也可順利自解,可以說是酒精治療的2.0版。
另外,對不適合或擔心攝護腺手術的患者,只要進行約10分鐘注射及置放支架,大大降低手術風險及不適感,更是另一種選擇,也讓酒精注射又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