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南投首座光電場 助攻濁水溪綠能發電

大彎光電場址規劃以自然除草方式,首次進行「牛電共生」計畫,引進台灣黃牛協助除草。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電十九日表示,台電大彎光電場址從過去的棄渣區,二十年後搖身一變成為百萬瓦裝置容量太陽光電電場,截至今年七月底已發出六十萬度電,約相當於一千八百戶家庭一個月用電量,將成為濁水溪綠能亮點。
 台電說明,大彎光電場址過去是台電開鑿明潭電廠引水隧道時放置碎石的棄渣區,也曾在九二一大地震時成為災民收容所,近來為積極活化閒置土地資產,以創新工法打造佔地十三公頃的光電園區。
 台電並特別選擇於大地震二十年後的二0一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當天發出第一度電,去年底正式完工後又持續規劃八百萬瓦二期工程,預計二0二一年底完工後,將可成為台電現有裝置容量第三大且最具特色的太陽光電場址。
 由於大彎光電場址地勢佈滿大小不一的棄渣巨石,高度落差也超過三公尺,因此採用光電設備施工過程首見,以保留原地貌的友善工法施工,全程不進行挖掘,以打擊方式釘置樁頭,擠出樁位再以混凝土穩固基礎,降低施工整地對環境的傷害。
 台電指出,有別於一般地面型支架由下往上固定的方式,使用棚架型支架因應場區不平整地形,「反向校正」修正偏差,以「上樑正、下樑不歪」概念,由上往下鎖固支架,可有效達到增強整體設施穩固性。
 大彎光電場由三千多片高效能光電板組成,光電面板下空間若為雜草覆蓋,恐影響發電效率,一般光電場均需進行除草工作,以維護發電效能。台電指出,為避免化學藥劑影響環境,要求場址維護不得使用除草劑。大彎光電場址規劃以自然除草方式,首次進行「牛電共生」計畫
 該計畫係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合作,配合場址常見生長草種,考量不適合乳牛食用,而引進「大仔」、「彎彎」兩隻「正港」台灣黃牛,協助除草工作,將可幫台電每年省下相當除草的作業費用。
 台電表示,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匯集大觀、明潭、萬大、集集南岸等水力電廠,現今大彎太陽光電場再加入,將使濁水溪流域上、中、下游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高達四千三百七十四MW,成為台灣重要綠能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