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膏較適合非感染性的熱咳

■鄧佳明
 近來有報導指出「枇杷膏」為止咳妙藥,雖然突顯出中藥治療病症的療效,但平常一遇到咳嗽,想要止咳,吃枇杷膏就能止咳嗎?這樣作法是否正確?是否可奉為圭臬?仔細分析枇杷膏組成,內含貝母、枇杷葉、款冬花、生薑、瓜蔞與遠志等中藥材,確實具有保養喉嚨與氣管的功效,但咳嗽原因百百種,若一有咳嗽就找枇杷膏來吃,很可能會越吃越糟糕。
 咳嗽的成因有很多,通常可分「冷咳」與「熱咳」兩大類,因「呼吸道過敏」所引發的咳嗽,屬性較偏濕偏寒,屬於「冷咳」,這是由於氣管與支氣管常慢性發炎,導致痰液分泌增加而引起的咳嗽,此時需要「化痰」,通常可服用桔梗、半夏、杏仁、杏蘇飲與苓甘五味薑辛湯等,能燥濕化痰或祛痰止咳的中藥,有效溫肺化飲與降逆平喘,降低咳嗽頻率。而「熱咳」屬於乾咳或燥咳,是由於癮君子或說話量太多所引起,通常痰量較少或無痰,或略帶有咽喉疼痛現象,這類患者就能吃枇杷膏來稍緩解不適。若遇感冒引起的咳嗽,單吃枇杷膏並無法有效改善病情,必需加服具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如魚腥草、金銀花、菊花、銀翹散與黃連解毒湯等,才能有效鎮咳與消炎。
 治療咳嗽總需對症下藥,對於非感染性的乾咳患者,吃枇杷膏可能有助於滋潤喉嚨而稍有止咳效果,但若屬感染性的咳嗽,則無濟於事。冷咳患者食用枇杷膏很可能使痰飲積於胸中,無法順利排出,因而造成胸悶喘促或咳嗽加劇;而甜膩的枇杷膏吃多了,對於腸胃虛弱者,也容易產生脹氣腹痛,而糖尿病患者勿食過多,服用前應拿捏份量比例;倘若咳嗽已嚴重造成生活困擾,或咳嗽情形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者,建議仍應找醫師作檢查或診治,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以免延誤病情。

 (作者為台南市誠信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