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工爭勞權 內政部:公私合作改善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綠色和平等團體,一日上午「防制人口販運國際工作坊」大會門外抗議;圖右一為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祕書長李麗華(前右)。(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一日到內政部主辦的防制人口販運國際工作坊抗議,希望政府保障漁工的勞權,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回應,台灣已有檢調介入調查,未來將透過公部門與私部門的合作,解決漁工權益問題。
 台灣遠洋漁船曾經被爆出多次虐待漁工。上個月,台灣公司投資、註冊在萬那杜的「權宜船」大旺號,涉虐待移工,被美國發出暫扣令,禁止停靠美國港口,也不能輸出漁獲到美國市場,人權團體到防制人口販運國際工作坊場外抗議,希望政府重視問題,保障漁工的勞權。
 陳宗彥表示,此事檢調已介入調查,在行政院跨部會平台中,也將漁工的問題列為最重要的一環,希望能改善漁工生活條件、在船上的人權問題等,這都是多年來大家共同在努力的。
 陳宗彥進一步表示,工作坊邀請到公司行號代表,尤其是與漁工、移工有關的公司行號參與,未來不只是公部門做打擊,在預防的部分也希望透過私部門一起來合作,希望未來在人權問題,是公、私部門來合力,一起解決漁工權益問題。
 陳宗彥強調,民間團體關心漁工的問題,不管是移民署、漁業署、法務部都會會合作,關於「權宜船」衍生出的漁工問題,這幾年大家都在努力,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去年能從歐盟黃牌名單除名,這就是具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