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眷村的劉惠蓉因嫁至安南區,成為「台江媳婦」,為了和婆婆溝通而打開學習台語之路。苦學有成,不僅自學,更希望能傳承,考取本土語教師資格。
為能夠讓台語之美透過各種管道讓人知曉和輕鬆學習,劉惠蓉創作散文、劇本、詩文等,並寫出數百首適合幼兒、兒童和青少年的本土詩,更編寫適合本土母語教案、演講稿歌曲等,讓有心傳承學生,透過競賽、展演等模式,深入體驗美麗的台語語彙。
在眷村時,劉惠蓉因有學習京戲的底子,將台語融入歌唱、詩歌,對其推廣台語更有莫大助益。推廣台語之餘,劉惠蓉更深耕地方,對弱勢孩童的電影《菩薩的孩子》編演微電影、參與台江文化季的飛虎將軍傳奇文創展演及展現七股風土民情《故鄉˙樹子腳》台語有聲繪本,經由圖畫、文字、台語朗讀等語音韻,盡現在地古今生活之美。
除教導孩子和社區,劉惠蓉也主持電台節目,其中「三十六物語」單元,曾獲得金鐘獎教育文化類入圍肯定。劉惠蓉日前也推出《府城小花蕊—招恁講俗話》書籍,邀請謝家三姊妹,依據十二生肖動物特性編寫劇本和錄音,希望透過有聲劇本,讓台語能獲得更多人的共鳴和迴響。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