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蟋蟀生態長達三十五年的謝爵安,對蟋蟀的聲音瞭若指掌,也仔細記錄著蟋蟀由產卵到長翅膀至成蟲所有過程,謝爵安說,蟋蟀要歷經八次蛻變脫殼,最長活半年,依著溫度愈高壽命愈短,蟋蟀生態是很好的生命課程,值得讓大人孩子一起來認識。
談起蟋蟀,謝爵安可以滔滔不絕,他說當母蟋蟀在產卵時,萬一受到驚嚇時,卵就下不來,母蟋蟀的肚子還可能爆掉死亡,這如同母親生孩子般「順利時就是麻油香,不順利時就是四塊板。」而目前正新國小有完整的蟋蟀生態教學,每當提及母蟋蟀產卵,正好給孩子們感謝親恩的教育,無形中讓孩子了解孝道的重要。
謝爵安指出,小時候總是放了學書包回家一放,就到野外去抓蟋蟀賺零花錢,當時大人會告訴孩子們,要抓公蟋蟀千萬不要抓母蟋蟀,原因是抓母的回家會引來蛇類跟著回家,所以大家從來不抓母蟋蟀,如今想想這也是很重要的保種和環境教育,讓蟋蟀得以繁衍。
此外,蟋蟀只有公的會叫。謝爵安說,由蟋蟀的叫聲可以得知其喜怒哀樂,且各有不同如求偶、散熱、警告、呼朋引伴和奸臣的聲音等,每一種聲音都錄下來記錄著,讓大家清楚聽到蟋蟀聲的千變萬化。他表示,三十五年來天天寫日記,記下了蟋蟀的一切,並由失敗中更了解蟋蟀,如第一次看到孵化出來的蟋蟀,誤以為是螞蟻,全數把它們弄掉,之後才驚覺是蟋蟀。
謝爵安也指出,蟋蟀最特別的是要歷經八次脫殼蛻變,脫下殼還自己吃掉,好讓下一次的殼更堅硬,所需要的水分則是吃著翠玲瓏(鋪地錦足草),飼養方式不難,至於鬥蟋蟀更是君子之爭,贏的就是一陣狂叫,輸的掉頭就走,絕不會鬥到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