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貿易角力,政治力量能強壓市場力量?

商人從政的川普,會重政治還是重市場?抑或,他根本是市場為本、政治為用?(路透)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裁定,美國於二0一八年以三0一條款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違反全球貿易規則。儘管一般預料,美國川普政府不會理會WTO的裁定,仍會繼續對大陸強攻猛打;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國大陸已悄然重返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從美陸貿易戰的過程來看,值得省思、也值得觀察的是:在貿易行為當中,政治力量是否真的能壓過市場力量?
 貿易之所以產生,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可以透過互通有無,讓從事貿易行為的雙方得以互利合作、各獲所需;從亞當斯密提出的「絕對利益」到李嘉圖以「比較利益」修正「絕對利益」,再到各式各樣的國際貿易理論,大多不脫「合則兩利」的思維。
 但是,自古以來貿易也絕對不會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政治力往往如影隨形,「帝國主義」就是強國以優勢政治、軍事力量,強制敲開弱國市場、掠奪弱國資源的典型。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籌謀新的國際秩序,原本商定成立「國際貿易組織」(ITO),但美國國會以ITO恐有損主權完整,反對美國參加,亦顯示國際貿易行為與政治力「難捨難分」。
 儘管ITO因美國未能參與而胎死腹中,但ITO的二十三個創始會員國仍積極洽談關稅減讓等貿易問題,最後簽署了「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而GATT即為WTO之前身;美國不但是全球經濟龍頭,更是全球政治霸權,依然在WTO中扮演關鍵主導力量。
 詎料,川普上任之後無視於WTO規範,陸續發動對中國大陸、墨西哥、歐盟等經濟體之貿易戰。以川普發動貿易戰的理由觀察,美國對大陸貿易戰有「國安」考量之政治因素,對歐盟的貿易戰則均屬商業考量。另一方面,儘管美國具有主導力量,但WTO仍須照章辦事,去年底美國遂基於WTO對大陸「罪疑惟輕」等因素,讓WTO爭端解決機制陷入停擺。質言之,川普政府已企圖跳脫行之有年的國際遊戲規則,改以美國本身強大之政經力量,謀求達到其政經目的。
 再從市場力量的角度來看,雖然美國陸續對大陸的五千五百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美陸貿易戰過程中,大陸也的確一度從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退到第三大;但是,今年四月大陸再度超越墨西哥與加拿大,重返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美國《華爾街日報》甚至以「全球貿易前景暗淡之際,對華貿易成為美國外貿亮點」為題報導此一新聞,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也表示,大陸「可能會在二0二0年乃至二0二一年成為全球GDP增長的最大引擎」,「我們當然希望美國公司能從中受益」。政治力量大?抑或市場力量大?至今難見分曉。
 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兩岸之間。蔡政府上台後,對大陸採取仇視立場,蔡總統更曾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稱為「糖衣毒藥」;但是,二0一六年至今,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有增無減,今年上半年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金額,仍占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三;今年八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更占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三九,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蔡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但台灣對新南向十八國的貿易比重,已從二0一七年的百分之十九點三,降至今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十七點六,而且是一年不如一年。
 以下問題也值得進一步思考:商人從政的川普,會重政治還是重市場?抑或,他根本是市場為本、政治為用?

即時

周弘憲獲提名考試院長 藍白出線委員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擔任第十四屆考...

官田學童種稻收割 變身謝師宴料理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官田國小種植的...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