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騫提供)
秋風吹起,寒意蕭瑟,走訪書道家劉騫,從菇素四十年,歡喜修道、古典吉他、良師益友,到三十多年書法研修、展覽,透過書法「看到自己」。宛如中台灣的陽光,劉騫老師對書道之執念與傳承,熱情依舊,一掃秋風陰霾。
走過二十個國家,民國八十四年至八十六年之間,前往佛光山南非約翰尼斯堡之佛寺,受慧禮法師禮遇。那兩年在南非又是授課中文、書法講授及寺廟雜誌總編。看得出劉騫相當開心自在,她的眼神是發亮的,心靈依然嚮往之的。已是六十二歲的劉老師豪情壯志的說「此身一定要再回到南非」,她用的是「回到」字眼,可見劉老師對南非有多大懸念。何以如此,原來南非族人天賦音樂是渾然天成,沒有一點虛假,愛好古典吉他的劉老師,清楚音樂的生命力是如此難遇難得,只有在南非才看得到這份真情流露。
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之旅,華僑子弟學校及宗教團體奔相走告,三十天行程,參加講習師生有兩千多人,拜師習書法者達兩百多人。海外華人學中華傳統文化,讓劉騫刻骨銘心。
劉騫師承中國正統書法黃伯平大師,強調「五正功夫」、「文以載道」、「力透紙背」。特別是「五正功夫」身正、筆正、心正、念正及思正,這是完全是身心修養功夫,也是中華文化精髓。黃伯平是書法大家,劉騫以授業弟子親近學習,如今已是自成一格之書法大家了。
劉騫說,書法可以讓心靜下來,相當微妙不可思議。一個「永」字,不知寫過幾萬遍了。「永字八法」如同一個人形體,從易經角度解釋,是中國文字的始端。劉騫既是師承黃伯平大師,她的正統書法十四體,包括「象形、甲骨、金文、大篆、小篆、古隸、今隸、真書、行書、草書、真行、行草、狂草、天發神讖碑」,自然是每次開展,吸引愛好之士注目眼光。
劉騫一介女子,二十一歲起即立志清修,單身、不結婚。整個生命力全部投入藝術領域。這條漫長之路,非常人所及,需要無比毅力與遠大志向 。這一年來她由台北隻身來到台中,專注培育書法師資班學生,希望「培育種子」傳承中華文化之美。
劉騫說,「書法重點在於孝順。水有源,木有根。這個根就是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