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戴耳機 小心娛樂性聽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宅經濟升溫,個人化娛樂活動如追劇、聽音樂等使用量飆高。華科慈善基金會日前公布「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調查指出,有超過5成民眾,會因處於通勤吵雜環境下自動調高耳機音量;且逾4成民眾時有超時用耳情形。長期下來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
 然而,現代人為了追求更好的影音享受,愈來愈多人通勤時與耳機為伍,今年因疫情宅在家,耳機的使用頻率更是有增無減。
 為了解國人耳機使用調查情形,華科慈善基金會在網路上進行「耳機使用習慣」網路調查問卷,共回收1,202份。
 華科慈善基金會聽力中心主任黃詠耀指出,從問卷結果來看,高達92%答題者有使用耳機習慣,最常用來聽音樂、追劇、打遊戲等。雖然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過大音量會損害聽力,但超過10%使用者坦言沒有注意過音量或習慣將音量開到超標(大於75%)。超過6成使用者會在噪音環境下聆聽耳機(如搭乘交通工具時),且超過5成的人會調高耳機音量。黃詠耀也舉出以一項實測研究,一般大眾運輸平均音量約75-85分貝,一般人在80分貝環境下為了要聽得清楚,聆聽耳機時音量往往會調升到85-90分貝,但此舉恐讓自己置身於更大的噪音環境之下。
 此外,這次調查也發現,約有44%每次使用耳機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更有近3成是根本不休息、甚至戴耳機到睡著,意即每三人至少有一人是超時用耳。有鑒於此,華科慈善基金會今年開始大力推動聽力「66」原則,遵循「耳機音量小於60%、聆聽時間少於60分鐘」的66原則,減少聽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