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得失智症是沒憂鬱者2倍

 高榮南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韋伶走入社區演講,強調憂鬱症與失智症息息相關,老年憂鬱症常以許多身體不適為表現,平時可利用心情溫度計幫自己測驗。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憂鬱症與失智症息息相關。憂鬱症的人得到失智症機會是沒憂鬱症者的2倍。高榮台南分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韋伶表示,很多人以為心情不好是憂鬱症的開始,但老年憂鬱症則常以許多身體不適為表現,平時可利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幫自己測驗。
 陳韋伶表示,目前在台灣老年15大死因中,失智症為第11名;老年男性15大死因中除失智症外,還包含蓄意自我傷害(自殺)。而老年人自殺常見原因中,慢性化疾病占36%、憂鬱傾向、憂鬱症占26%、家庭成員問題占20%。並伴隨著幾個特性,包括老人自殺意圖強、很少透露自殺想法或計畫、獨居、身體較脆弱。從過往統計數據來看,老年男性自殺率和自殺方式與老年女性相比顯得較高,也較激烈。
 陳韋伶說,台灣失智盛行率,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有1人失智,80歲以上則每5人就有1人失智。失智症表現不只是記憶力退化,而是多項認知表現降低,例如複雜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覺─動作或社交認知等,並影響到日常生活獨立進行,複雜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需要協助,例如吃藥。
 失智症病程中任何時候都會發生精神行為症狀,包含憂鬱、焦慮、錯認、幻覺、妄想症,及譫妄的視幻覺較不相同和行為障礙等。
 陳韋伶說,上週六配合衛生局心理健康月在永康中興里進行老年失智與老年憂鬱演講,就有民眾詢問其母親確診罹患阿滋海默症,而擔憂自己罹病的高風險,如何在生活中預防失智症?她建議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預防三高、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及維持健康體重。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避免頭部外傷、不過度飲酒。
 在藥物治療方面,因早期失智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認為是老化而延誤就醫,可至高榮南院進行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