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公布強迫勞動商品清單,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也在清單之中,民團呼籲改善漁工勞動條件;漁業署則說,依據相關資訊顯示,台灣遠洋漁獲輸美暫不受影響。
針對美國勞工部每二年公布一份可能是兒童或強迫勞動生產商品的清單,最新清單中包含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
綠色和平二日指出,台灣遠洋漁業所捕撈的漁獲產品銷往美國市場,主要對象為超市,自助餐和餐廳等通路,美國作為台灣漁獲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此項制裁預計將造成遠洋漁業中難以計算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人權聲譽。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則表示,歐盟在2015年發出的黃牌警告,促使台灣改革漁業法規,但是儘管國際社會已經明確指出非法漁業與強迫勞動的關聯性,政府在強化法規以打擊非法漁業時,卻忽略了外籍漁工遭遇強迫勞動的問題,包括加強落實漁船上的勞動檢查、漁船資訊透明度、漁獲資訊的可追溯性以及提升觀察員覆蓋率等,避免強迫勞動及人口販運的發生,這才是挽救台灣漁業唯一的正道。
漁業署則說,雖然已透過外交管道向美方說明台灣改善外籍船員所採取的權益保障措施,但台灣漁獲仍被納入該清單,依據相關資訊顯示,台灣遠洋漁獲輸美暫不受影響,改善外籍船員權益與待遇是漁業署持續精進的目標,也不斷透過各項會議蒐集了解產業界與NGO團體的意見,將持續透過駐外單位向美方溝通說明,也呼籲漁船主應妥善照顧外籍船員,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