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類固醇效應

■吳重達
 20多年前,醫師接到1名球友的緊急電話─他的朋友腳踝受傷、不能走路,已送到急診。
 傷者在打羽毛球時為救1個網前球,猛然前衝,那一剎那只覺左腳後側似乎被踢了一下,他就此倒地。身體理學檢查,看到左跟腱在它與骨頭附著處上方約5~6公分出現一個凹陷;用手可在凹陷兩端摸到應該是斷掉的肌腱,Thompson氏測試呈陽性,診斷就是阿基里斯腱(足跟腱)急性斷裂。
 開刀時,醫師看那肌腱的樣子,怎麼看就是怪怪的,卻也不知怪在哪裡;另外,沒看到什麼出血。通常,組織受傷一定出血,傷處周圍會淤血,斷端有血塊;這個病人卻沒有這些該有的狀況。滿心狐疑下,還是將肌腱縫合,縫時也感到組織吃針的感覺怪怪的。
 6週後某天,病人隔天應回診,醫師接到急診呼叫,病人開刀處裂開、流膿。細菌感染吧?趕快做清創手術,組織送病理檢驗,全套的細菌培養當然少不了。結果給醫師非常大的教育與反思:沒有細菌感染,病理看到的是無菌性,廣泛的細胞變性與壞死。醫師回頭盤問病人,他才承認這個受傷的地方至少打了10次的類固醇。反正,痛就打,曾經1個月內連打2、3次。
 有了這個經驗與教訓,這20年醫師抓到好些個類固醇打出問題的病人。最近,一名近70歲女性來診,主訴走路時覺得左腳踝怪怪的,沒有扭到、沒有跌倒。過去她有慢跑習慣,不過已停了4個月沒跑。醫師追問,她才承認是因足跟腱痛才不跑的。但,她說沒使用藥物治療。
 身體理學檢查發現足跟腱斷,斷端十分接近骨頭附著處,與一般斷裂發生處不同。手術看到的變化與前述案例相同。再質問病人,家屬才說她近3個月打了2次類固醇。但,病人卻以為那不是藥物治療,只不過打個針而已。醫師只有暈倒、無言的分。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即時

扮鐵路工偷電纜 再犯被逮正著

本報綜合報導 台鐵花蓮臨港線為貨運支...

黃埔建軍100年 賴駁首戰即終戰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陸軍官校黃埔建...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