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歲月

 文/楊秋生 插圖/國泰
 朋友返鄉回來,感慨地說,她家附近的誠品書店關了,那是她歸鄉時的心靈歸宿之一,頓時引起我們幾個愛書人的一陣唏噓。
 有著和林海音《竊讀記》裡同樣際遇的琳,忍不住慨嘆,網路改變了人們對書籍出版的想像,再怎麼有深度、印刷精美的書籍,也抵不過每分每秒貼文的臉書攻勢。誠品書店這些年力以賣文具來增加業績,最終仍然抵擋不過關門的命運。
 這一切一切的改變,彷彿訴說著一個美好時代即將斷裂了,著實令人惆悵。
 從幾年前最常去的一家柏克萊書店吹熄燈號之後,多少家書店一間一間在愛書人的哀嘆下改頭換面,成為咖啡屋、餐飲店。
 住家附近一家小有名氣的英文二手書店,一直是我們一家三口週末喜歡流連的充滿書香的地方。有一天我竟然在這間外國書店的一角,看見兩排中文書。
 我驚喜地一本一本瀏覽,赫然發現我的第一本小說夾在其間,喜出望外,立刻買回家。
 而這間充滿溫馨的回憶的大型書店,竟然也宣告關門了。我的心彷彿缺了一個口,再也填不回來。
 讀《池上日記》,其中這段話觸動了我內心極為傷感的一根弦:
 島嶼有什麼東西變質了?急躁、自私、蠻橫、草率,這個時代還會有真正土地的厚實安靜嗎?
 這個年代,人失去的的確就是屬於土地的厚實、質樸之醇,與沉澱、寧靜之清。少有人靜靜地、閒閒地捧著一本紙質的書,沉浸在書中任君遨遊今古的世界裏了。
 除了逛書店,我也喜歡在小鎮欣賞櫥窗擺設。古老小鎮的櫥窗裏,有許多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歲月痕跡。有時候在櫥窗裏看到東方古舊的瓷器,我都會忍不住買幾樣回家。偶見真品,讓我想到八國聯軍,慘痛的中國歷史。看到日本漆器、瓷器、茶器,就會想到那源自於中國古老的藝術。尤其是九谷瓷器上的梅蘭竹菊、行書草書,那原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精髓呀。
 我想把那些被中國人自己都忘記了的古老藝術帶回家。
 而現在,這些屬於「過去」的古舊東西,已被這一代的年輕人「拒絕接收」了。
 我想,歷史上多少美好的東西,就是這樣斷裂、消失的。恍惚之間,我彷彿看到我曾經走過的歲月模糊了、逐漸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