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5萬人連署防疫措施解禁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全球目前處新冠肺炎防疫期,國內公衛專家指出,當前國際上出現2派防疫措施主張,其中建議針對低風險族群解禁派已近65萬人連署,人數遠多於堅守社交距離限制派。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4日舉辦線上直播說明會表示,全球近期興起兩派防疫措施主張,包括建議讓低風險民眾維持正常工作與活動的「大巴靈頓宣言」;以及建議疫苗藥物未成熟前,實施社交距離限制的「雪約翰誓言」。
 大巴靈頓宣言近65萬人連署,雪約翰誓言則不到萬人連署。陳秀熙指出,由於美國面臨嚴峻疫情,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暴動、經濟衰退等問題,槍枝銷售量也激增,比去年同期增長91%,部分民眾更認為槍枝是「民生防疫必需品」,可能產生槍枝意外傷害、自殺事件等問題。
 目前各國已積極投入疫苗開發,陳秀熙說,正在開發的各種疫苗第1期及第2期臨床試驗主要針對年輕族群。研究資料顯示,注射2週後開始有中和反應並持續14~42天,且劑量越大,抗體反應越高,也與康復者血清相近,這種結果讓大家對第3期臨床試驗更有信心。
 此外,從目前各種疫苗的試驗結果也發現,不同疫苗針對不同年齡層施打不同劑量時,產生的效益都可能不同,但多數的保固效果都高於6成,因此未來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比率時,有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全世界大流行趨緩並停止。
 陳秀熙也說,由於各種疫苗在不同年齡、族群中效益不同,若能善用精準科學思維,讓不同疫苗針對最適合的年齡層和族群去施打,就能達到疫苗最大效益。
 至於在疫苗安全性方面,陳秀熙表示,年輕族群在保固效益上比較容易達到,產生不良反應也相對較高,不過引起嚴重反應的並不多,因此在施打疫苗前,應該事先告知施打疫苗後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