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公所自九月起辦理「家庭影像讀書會」,聘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曾吉賢老師帶領學員從認識家庭影像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自己當代的家庭相簿,四日以故事箱、紀錄片、老照片或紀念物件,演繹專屬自己的家庭影像故事,呈現大時代的庶民記憶。
曾參加中西區社區影像培力的學員翁秀嬋,翻出家裡一本空白封面的護照,以紀錄片《選擇》述說爺爺、爸爸帶著全家老小離開緬甸來到台灣,開啟移民生活的家庭故事。學員曾久珍重聽八0年代「嬡華隨身聽」所錄製的父親歌聲,開啟與母親的對話,拍攝了紀錄片《號呆,我唱歌乎妳聽》,片中母親的笑容、父親的歌聲串起了家庭生活記憶,也流露出舊時代夫妻間平實的生活情感,從沒說過「我愛你」,歌聲卻唱出「I LOVE YOU」。
這次分享會除了四部家庭紀錄片,十四名學員們翻找出家中的老照片、老物件,以自製故事箱呈現父母親、阿公阿嬤那個時代的影像回憶,學員林宣君以「兒時記憶」為主題,用照片、小道具及影片播放方式,分享外婆在日治時期明治公學校求學的生活趣事。
學員唐建中以軍醫父親的白袍、執業匾額、看診所用的醫療器具等連結對父親的記憶。學員葉惠珠的家庭相簿更可窺見台南市南美二館、太平境附設幼稚園及協進國小的歷史時代樣貌。
中西區長蕭泰華表示,家庭相簿是體現常民歷史的最好工具,透過梳理、蒐整家庭影像的過程,讓台灣在地的生活文化故事重新被瞭解、被看見,這是台灣的國家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