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0四年台南灣裡街旋風是目前文獻紀錄最完整的龍捲風;一九一一年八月底雙颱接連來襲,強風豪雨重創南台灣。想了解歷史上的極端氣象對地方造成哪些災害與改變,不妨走一趟南區氣象中心,參觀日治時期台南極端氣象事件特展,展期至十一月三十日。
為提醒民眾居安思危,關注氣象發展,達到防災推廣目的,南區氣象中心即日起在一樓戶外廊道辦理「台南天」日治時期台南極端氣象事件特展,結合地方趣味諺語,展出日治時期與台南地區相關的極端氣象事件。透過靜態資料展示發現,一九一八年初兩波強烈寒流,創下台南設站百年來的最低溫與次低溫紀錄。一九三三年中南部旱魃事件,導致農漁業損失慘重,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古人透過生活觀察、經驗累積,留下許多俗諺,預測天氣變化。「春天孩子面」,比喻春天氣候善變,天氣變化難以捉摸,彷彿小孩哭哭鬧鬧很快破涕為笑,一日三變臉。「正月寒死龜、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說明一九一八年初兩波強烈寒流有多冷冽。「毋驚七月鬼,上驚七月水」,短短十個字道盡一九一一年八月底雙颱重創南台的慘況。
日治初期,官方在台灣各地設置現代氣象觀測機關,記錄保存台灣天候軌跡,為民眾提供更具科學依據的氣象預報與天氣資訊。除了靜態展,七日南區氣象中心也將舉辦兩場氣象文史講堂,邀兩位文史工作者分享極端氣象事件的相關研究,有興趣的民眾要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