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習會轉眼五年,兩岸關係回不去了?

從馬習會兩岸領導人的談話當中,可看出相互尊重的精神。(取自總統府網站)
 二0一五年十一月七日,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舉世矚目的馬習會,創下兩岸分裂之後的和平相處高峰;轉眼之間五年已過,在過去五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兩岸卻陷入緊張對峙、全無溝通的空前低潮。這種天差地別的轉變,令人不禁感嘆:難道兩岸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那般彼此尊重、互惠互利的局面了嗎?
 馬習會之所以能夠舉行的背景,在於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馬英九就任總統之後,兩岸當局即基於「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展開制度性會談,至馬習會舉行之前兩岸已簽署二十三項協議。而在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之前,由於大陸方面不滿陳水扁執政推動「法理台獨」,兩岸關係陷入動盪,因此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八年,與馬英九執政時期八年的兩岸關係發展,堪稱判若雲泥。
 儘管直到馬習會舉行時,兩岸對於「九二共識」仍然有不同詮釋:我方堅持「一中」為中華民國,對岸主張「一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就是在這種「一中各表」的創造性模糊,且尊重對方表述之下,兩岸才得以恢復和平相處,進而展開制度化協商。
 從馬習會兩岸領導人的談話當中,也可看出這種相互尊重的精神。馬前總統在致詞時提出維繫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五點主張,首先就強調「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並說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他並強調,馬習會是「雙方致力「『以對話取代對立、以和解替代衝突』的成果」。換言之,兩岸就是在「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之上,才能「以對話取代對立、以和解替代衝突」。
 須知,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我方的主張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我方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亦即,我方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也因此馬習會完全不存在矮化中華民國的問題。
 其次,儘管大陸方面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在馬習會中,習近平致詞並未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未提及「一國兩制」,反而強調「因為有了這七年的積累,兩岸雙方才能邁出今天歷史性的一步」、「堅持『九二共識』」。從習近平的致詞來看,當時大陸方面對台灣也採取了尊重的立場。
 正因為馬習皆體現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相互尊重精神,且兩人致詞都提到「和平」此一關鍵詞,馬習會後美國國務院即發表書面聲明,強調美國歡迎馬習會,台海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的重大及長久利益,美國鼓勵兩岸在尊嚴與尊重的基礎上建立關係、降低緊張、促進穩定,並取得進一步進展。從美國的聲明來看,美國也認為馬習會符合兩岸尊嚴與尊重。
 馬習會後,由於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採取「親美仇中」政策,對岸頻繁對台採取武力威脅,兩岸因而陷入競相加碼對抗的螺旋狀惡化;習近平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之後,「九二共識」再遭扭曲,兩岸關係至今「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更不知何時才能重返、甚至突破馬習會創下的和平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