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綠屋頂工作坊 小綠人圓農夫夢

李武昌(左一)為參觀者解說綠屋頂的植物互生關係。 (記者楊淑芬攝)
 責任編輯/李謙易 記者/楊淑芬
十多位志工 打造綠色奇蹟

 土壤只有薄薄的10公分,不澆水不施肥,把空中花園經營得生氣勃勃,綠意盎然,社區大學「綠屋頂工作坊」從延平國中搬遷到大成國中,5年多來屢屢創造驚奇,是在李武昌老師帶領下,十多位志工一起打造的綠色奇蹟。
 每個星期三下午,李武昌和「綠屋頂工作坊」幾位志工在大成國中頂樓,揮汗拔草,把前幾星期累積的小草和剪下來的枯葉,倒扣在植物下,是另一種綠肥,大成國中的頂樓2年多來,綠意無限,生機勃勃,尤其今年夏天雨水多,開花結果的植物爭先恐後,眾人在工作之餘,欣賞綠意無限,格外暢快。

李武昌(左)和志工討論植物的生長和修剪。 (記者楊淑芬攝)
群花接力開得熱鬧 打卡潛力點

 雨後的風雨蘭成群結伴怒放,李武昌說「你看是不是開瘋了」,龍舌蘭長出一隻強壯威武的花梗,俗名龍蝦花的菲律賓石梓開了十幾串鵝黃色的小鈴鐺,披著重疊的彩紋苞片、還真的像倒掛的小龍蝦。志工說,等待來日多開些,一定是打卡的好景點。木玫瑰把握機會霸占到走道,軟枝黃蟬也首次開了近10朵大喇叭狀的黃色花朵,懸星藤也是開了串串迷人紫色小花,綠屋頂開園的第一朵花、加德利亞蘭花也孕育了許多新枝芽也含苞豐滿,等待花團簇簇的熱鬧。

大成國中教室頂樓在社大綠屋頂工作坊努力下,綠意盎然。 (記者楊淑芬攝)
綠屋頂野放 已有逾150種植物

 社大推廣綠能、去除水泥,為了讓教室的陽台綠意美觀,並且降溫節能,幾年前由李武昌試驗綠屋頂,在延平國中時,就種出一小片天地,後來社大搬遷到大成國中,規模是原來的5倍,大約有50多坪,李武昌和志工小綠人們,從延平的綠屋頂移來14種植物,歷經2年栽種,快速成長拓展,目前已有150多種植物,李武昌說,有一天他一路走一路唸植物名稱,讓學員們記下來,清算後共超過150種,有些是志工帶來的新苗,有些真的是從土裡自然長出來,真是屋頂大豐收啊!
 李武昌用「餐風飲露」來形容他的綠屋頂,這些植物完全採野放方式,先以不透水層保護屋頂,再鋪上10公分左右的土壤,再鋪上排水設施,這是光禿禿屋頂上的基礎設施,植物的植栽則端看李武昌的功夫,他讓植物之間互生依偎,綠屋頂剛完工時,需要連續澆水10次,把所有植物的生命力都確立,之後就完全野放,看天吃飯,完全不澆水,這樣才是真的「綠屋頂」。
 

小綠人在屋頂辛勤工作。 (記者楊淑芬攝)
物種多樣性 適應力強輪替更新

 李武昌說像喜歡半日照的油點百合,曝在大太陽下有些辛苦,於是善用陰雨及蛛絲藍耳草幫忙遮陽,讓它長出青翠葉片。像文殊蘭,它不是蘭花、而是石蒜科的植物,可以生存在乾旱強風的海邊,也可以長在海拔700、800公尺的高山上、適應環境的生命力超級無敵,不必多加照顧就可以存活且開花不斷,正是綠屋頂最佳植物。而植物之間的輪替更新,高低起伏的立體感,隨著物種的多樣性產生互相依偎關係,就更加多彩多姿。

不用化肥農藥 小草是最好液肥

 綠屋頂不用化肥不用農藥,志工們除了以自然長出的小草做小草液肥,汁液稀釋就是最好的液肥,殘渣就是最好的有機質,有時候他會帶一些果皮、菜葉,也都是最好最天然的肥料。李武昌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農夫夢,從小小花盆到屋頂花園,只要費一點心,植物綠意就會給你無限回報,讓大家都開心的做個小綠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