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十五日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RCEP十五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近二十六兆美元,占全球約百分之三十,區域內貿易額也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此一協定生效之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
東協於二0一一年十月第十九屆高峰會中通過推動RCEP,邀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及印度等六個對話夥伴國共同參與;其中,印度於去年十一月因擔心調降關稅傷害農民、可能擴大與大陸貿易赤字為由,宣布退出談判。昨天在東協高峰會中,RCEP十五國的經貿部長一一簽署協定;十五國領袖則依序站在這些經貿部長後方,見證簽署儀式。
新加坡貿工部表示,根據RCEP規定,成員國之間將消除至少百分之九十二貿易貨品的關稅。另根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RCEP廢除關稅的範圍,以工業產品為主。
總體而言,RCEP牽涉的範圍包括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及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以減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關稅、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為主。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簽署RCEP是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的勝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稱讚RCEP是「重要的成就」,顯示各方有決心「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中經院評估,預期RCEP最終整部協定之自由化程度不會太高,對於台灣產業的額外衝擊相對有限;RCEP對台灣影響看似重大,惟主要關鍵仍在於兩岸貿易之影響。未來恐仍需聚焦於我國產品在RCEP市場的定位與競爭力等根本性問題。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則認為,RCEP上路後一定會對台灣帶來一些壓力,除了過去已經到東南亞布局,或是因為美陸貿易戰進行風險分散的企業,台灣的紡織、石化、機械與汽機車零組件等產業確實可能受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