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67歲賴女士因工作關係常處於二手菸環境中,約40歲時出現嚴重咳嗽、喘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但嚴重時竟爬不到2樓就喘不過氣、甚至有快窒息的感覺,初期以為是氣喘,至胸腔內科檢查後才發現是肺阻塞,在遵循醫師的建議用藥及肺復原運動後,穩定肺部狀況,現在走3層樓已不是問題。
11月18日是世界肺阻塞日,肺阻塞(COPD)為全球10大死因第3名,名列台灣國人10大死因第7名已是第11年,尤其40歲以上民眾為高危險族群,平均每16人就有1人罹患肺阻塞。
有鑑於此,國健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聯手呼籲國人正視肺部健康的重要性。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在108年就有6301人因肺阻塞離世,推估全台有超過40萬人已罹患中重度肺阻塞卻尚未就醫治療。
林孟志表示,民眾對於肺阻塞疾病較不熟悉,為提升及早發現與治療率,學會建議民眾民眾1分鐘登階自我檢測肺功能,如果1分鐘爬不到30階、伴隨著有咳痰喘的症狀就有可能是肺阻塞高危險群,建議儘早至胸腔內科檢查;40歲以上的吸菸者至少半年做1次肺功能檢查。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表示,肺阻塞急性惡化住院,出院1年死亡率達22%,若無妥善治療,也可能惡化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憂鬱、肺癌等共病症。
邱國欽也表示,根據最新2020年國際治療指引,遵循醫師用藥指示,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單方、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或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規律正確用藥,即可減輕肺阻塞症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