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6旬許姓男子有次跌倒後四肢無力、無法行走,檢查發現頸椎椎體後方之後縱韌帶異常厚實且有骨化現象,脊髓也有壓迫損傷,經手術及復健治療2個月才恢復行走能力。成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啓振表示,後縱韌帶骨化症是體質性疾病,如肢體無力、走路不穩應及早就醫檢查。
後縱韌帶為一片富有彈性薄組織,位於脊髓前方,從頸椎一直到腰椎,直接貼覆在脊髓的硬腦膜上。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的韌帶逐漸鈣化變厚,嚴重可能增加到正常的3倍以上,甚至產生骨化情形,如骨頭般堅硬,除可能壓迫脊髓致神經;如頸部遇撞擊致堅硬的後縱韌帶猛然壓迫,也恐造成脊隨損傷。
黃啓振指出,脊髓神經損傷可能導致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以及大小便滯留或失禁等症狀。有症狀的後縱韌帶骨化症好發於頸椎,頸椎活動性高,長期下來易造成各種退化病變,導致椎體間失穩,後縱韌帶壓力增高,也進一步促進骨化的進程。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致病因目前不明,主要認為與患者基因變異有關。其中又以東亞人種發生率較高,日本的盛行率可達2%,韓國、台灣、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發生率也高於西方國家,男性比女性容易發生。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初期可能僅有頸部痠痛、緊繃感,偶爾手麻等非特異性症狀,可採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戴頸圈、熱敷電療等保守治療。不清楚脊髓壓迫程度時,應避免對頸部進行重手法的推拿按摩。黃啓振強調,神經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患者中期如有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等症狀,應考慮儘早手術介入並定期回診追蹤。